受益于前番骤雨汇集,耕地边的池塘波光粼粼。
根据水位,张涯粗略估算,蓄水超过一万八千方。
但池塘中间有深沟,是藏鱼越冬所用的,畜力翻车够不到,能利用的水量也就是万方左右。
至于,农田单位灌水量。
这种很具体的数据,他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有关信息,只是他前世出钓时,跟农民朋友侃大山,偶尔了解到一些。
比如,浇一市亩要六十来方,若是更旱、沙土之类的,百十方都打不住。
九陵塬为黄土高原土质,和张涯前世所涉及的不同。因此,这种单位用水量,只能当成参考,需要加点或者更多余量。
他所计画的防洪灌溉水库,就是按照双倍余量进行荷载的。
实际需要多少,只能浇上一水,才能直观认识。
结合徐平山给出的建议,张涯决定浇灌谷子农田时,赵树起已开始制作第二部畜力翻车。
由此可见,赵树起的手艺、效率多么高。
此人独自核算所需木料后,在胡季兴、王春茂的帮助下,购买原材料、制作零部件,组装、测试,十多天时间,就一气呵成!
首批制作的翻车,就是个应急项目,张涯设计的亦粗糙,不可能面面俱到。毕竟,等干旱来时就晚了。
此时,有机会长时间运转测试,最好是稍停制作步伐,根据首部翻车的使用效果,优化、改进方为正确之路。
让徐平山回村调用耕牛,张涯带着赵树起、王春茂等人,将翻车运到池塘边,安放在临近谷子田的茅草棚中。
这算是固定扬水站,能避免烈日暴晒,改善灌溉工作条件。早在池塘开挖时,他就统一规划了四座,两两对称、位于池塘南北侧。
接下来的细节,张涯开始‘头痛’起来。汲水轮浸深多少、刮水槽抬升多高,才能取得灌水流速和翻车效率最优化?
然则,给旱塬耕地浇水,谁都没有操作经验。
他虚心请教之后,钟三牛、杨福树等老农,赵树起、王春茂等工匠,虽讨论的很激烈,但给不出合适的答案。
嘚!不管是不是最优,此时也只能独裁了!双眉微皱之中,张涯抬起双手,压下众人争论。
“好了!大伙都停。赵二哥!这样吧。”
之后,他拍板决定:“汲水轮浸深六成,出水头高出田面六十厘米……都行动起来,先砌出集水槽。”
“小郎君!这样也好!”
知道张涯重视他,赵树起亦当仁不让,“茂哥!开始调整翻车。山哥、徐五哥,劳烦你们砌砖。”
方案处于试用之中,集水槽都用干砌法。
此后若有什么调整,可随时拆除砖块,直到确定具体数据,再用水泥固定。供耕牛用的步道,也是粗粗垫高,最后再漫砖块。
工程量不大,但细节颇多,下午才全部弄好。
牵上耕牛,运转翻车。嘎吱嘎吱响动中,水流汩汩而出,经过集水槽抬升,顺着土垄沟,欢畅的流向农田。
钟三牛这些村民们,经历过畜力抽水机、引雷塔、推锄等,此时并未大惊小怪,觉得神奇无比。
对他们而言,张涯弄出啥神物,他们都能接受。
但赵树起胀红脸庞,显得尤为兴奋。
观察翻车良久,张涯再次自嘲起来:唉!对于木制机械,咱真是眼高手低,貌似余量又搞大了!
“三叔!卸下一头牛,看看能否转动?”
“好嘞!这翻车确实轻快。”
只剩一头牛拉动,翻车依旧平稳运行,出水量也未降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