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顶点小说 > 五千年来谁著史 > 第二百零五章 临走前去一趟关外(求订阅)

第二百零五章 临走前去一趟关外(求订阅)

郑芝龙已经准备走人了。不然他还待在津门作甚呢?鞑子根本不会大举来攻杀。就是一直骚扰安西堡的祖可法部,也全是不被他看在眼里的汉兵。

当然了,这些人肯定也不会被鞑子看在眼里。不然看北塘外的那支兵马,内里就有八旗鞑子和乌真超哈兵,有一门门的大炮,看他们是怎么打仗的?

那都在北塘外头修起了一座兵堡了。从来不主动的去硬拼北塘北营炮台。只偶尔叫津门总兵白广恩领兵来佯攻。

哪里似祖可法啊,隔三差五的就来偷袭,完全是靠人命来拖延工程的进度。郑芝龙在津门已经呆的没意思了。

毕竟就他现在手心里的这点人马,守在津门卫是安如泰山,可要想对京城有想法,就太痴心妄想了。

所以啊,等到安西堡筑成,那津门卫的整个防御圈也就大致齐活了。他就领兵带船北上。不是南下,而是北上。临走之前他会好好的在关外逛一逛。

郑军眼下的陆上战力是守有余而攻不足,但这也要看鞑子是什么样的。多尔衮举大兵南下入关,关外鞑子的实力还能跟原先一样吗?这绝对不可能啊。

郑芝龙忽的引兵杀到了关外,恐怕多尔衮在关内都要坐不安稳了。毕竟八旗的眷属,还有盛京城的一班子王公贵族,以及小皇帝顺治,那都还在关外呢。

所以,这也就给了他上岸逞一把威风的机会不是?

毕竟随后的一两年里他都不太可能北上的。因为啊,若是一切都顺利的话,就现在的天下局势,在郑芝龙看,那就是一个僵局。

郑军在关外、津门还有齐鲁,对满清都有牵制,但也只是牵制。依旧是守有余而攻不足。

而李自成似乎也稳住了脚跟,靠着晋西的险要地势,靠着潼关的险要,李自成只要能稳下来似乎也能守住半壁江山的半壁江山……

而明军就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别看崇祯帝干的热火朝天,而左良玉也没跟金陵政权翻脸,可南明兵马的战力之弱,所谓‘百万大军’的实力之虚假,叫它完全就是一个美丽的泡沫。

至于张献忠,他还是先将川中都摆平了说。

这今后的局势啊,恐怕还是李自成与满清的争锋唱主角。其他人等都是打酱油。

郑芝龙也正好积蓄实力,再摆平了南洋,短期内解决了后顾之忧。

当然,这只是郑芝龙个人的想法,或许还有李自成的想法,但这绝不是张献忠的想法,更不是崇祯帝和左良玉的想法。

随着李自成的倒霉,随着一支支大顺军从汉中、荆襄被抽调去,左良玉和张献忠立刻就有了反应。

前者上书金陵,言语自己要恢复荆襄。实则就是看到李自成有些自顾不暇了,袁宗第都已经引着大军北去了,还带走了白旺手下的一些兵,后者实力可以说是跌落到近期里的最低谷,那他左良玉如何不去痛打落水狗呢?都不用金陵朝廷催促的。

要知道,崇祯帝才在金陵落脚,不久便把怀远侯御营右总兵常延龄派来了九江,还启用罢官回乡的朱大典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上江军务。

那真的只是在整顿军备,料理江河防务吗?左良玉感受到了一股从东而来的威胁,若锋芒在背。

所以他要向江北进军。

而郧阳的高斗枢也借机与外头联系了上,才知道短短两年光景,时事竟大变若斯。但幸好大明还在。

崇祯帝加高斗枢兵部侍郎衔,以他为湖广巡抚,而把跟左良玉关系极好的何腾蛟召回了朝中。

左良玉能明显感受到崇祯帝对自己的恶意,可他能怎么办?

举兵造反吗?

虽然左部号称有八十万大军,挑挑拣拣,少说也能拉出来二十万人马,绝对是南明朝廷的第一大武装集团,但真要举兵造反,还是造崇祯帝的反,那跟他誓师去打弘光朝可全然不同。

崇祯帝是弘光皇帝能比的吗?

更别说崇明沈廷扬受到了崇祯帝的重用,近期里挑拣大小船只,选练精勇,还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不少枪炮武备军兵,陡然一跃变成了南明的肱骨。左良玉可不觉得自己手里的新建的水军能赢得过沙船帮。

所以,举旗造反也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东下也好,都不是善法。要知道,左良玉他自身的健康也不是太好,这点他心中还是有谱的。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