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我们会带着你去兜兜风,雷切特,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干掉你——明白吗?”
恐吓信的事,波洛也知道,死者曾经因为这事来找过他,而麦奎因觉得自己老板被谋杀很正常,也是因为这件事。
“一切都证明了,这个死者隐藏了身份,真实身份不简单。”雪山信猜测,从恐吓信来说,这人以前是什么犯罪分子?
波洛也没什么好问的,末了询问麦奎因最后两个问题,第一是对老板,也就是死者有什么评价。第二是最后一次见到死者是什么时候。
麦奎因直言不讳说,他不喜欢自己老板,也不信任。麦奎因说自己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第六感感觉自己老板雷切特很危险。
至于第二个问题,麦奎因最后见到死者的时间是昨晚十点钟左右,送文件时,在见到雷切特的最后一面。
审讯完后,布克先生马上好奇的问,这个麦奎因刚才说的话真实度高不高。
然后波洛说,麦奎因的回答,听上去是比较诚恳的,并没有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就说自己和老板关系很好,相反的坦白自己并不信任和喜欢老板。
随即,布克就接话,那么麦奎因洗脱嫌疑了。
波洛摇头,真没有确定,说出了一句推理史上非常经典的台词:“不到最后一秒,每个人都有嫌疑。”
“怀疑所有人,侦探还真是一个不讨好的角色。”雪山信又道:“但这样才是一样理智的侦探,感觉波洛比汤川学理智很多。”
雪山信就喜欢理智的角色,波洛询问医生详细检查尸体后,更多资料暴露出来。
首先是车窗上没有指纹,那个年代指纹采集肯定没有现在这样智能,但也是有笨方法的。
医生初步判断,开车窗只是凶手为混淆视听,让人觉得是从窗口逃走,但窗外大雪却打乱了凶手计划。
[“你看这两处刀伤——这儿,还有这儿——”他指着,“很深。每一刀都把血管切断了——但是刀口的边缘没有裂开。血流得比正常情况下要少。”
“这说明什么?”
“人已经死了,死了没多久——在刺这几刀的时候。可这确实太荒谬了。”]
“伤口是在死后造成的,也就是说,刺的十几刀,不是毫无目的的刺,而是在完成什么任务?”
“可也不对,之前明明说过十几刀是很凌乱的。”
“那么或者是说,凶手刺死雷切特只是在刺死的刀伤上有什么特殊要求,再加上雷切特身份神秘,说不定以前杀了几口人,然后就要刺几刀之类的,属于复仇杀人。”
雪山信展开三连猜,但下一秒他的这个猜测就被小幅度的推翻。
因为从伤口分布和划痕,有的伤口上是左撇子造成,有的是右撇子。
换句话说,凶手不止一人。
“这发展越来越有意思了,作家想象力真丰富。”雪山信大脑运转,进行各种猜想。
一番分析之下,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之前的推断,凶手就是一个力气不足的女子,但要完成某种复仇,没力气后,右手换左手刺。
另一种是:“我们假设有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凶手,就像伟大的莎士比亚说的那样。第一个凶手刺了被害人,然后关掉灯,离开房间。第二个凶手摸黑进来,没有看见他或者她的任务已然完成,就朝死者又刺了至少两刀。你怎么想?”
波洛说这话说得相当的让人玩味,说白了就是信口胡诌。
根本不会有这事发生,因为波洛注意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