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24.报李

高媛的数学是数学老师教的,所以很直接就弄明白了时家村离镇子的距离是八里路。她的语文是语文老师教的,也很迅速就搞明白了镇子上有个驿站。她的逻辑是逻辑老师教的,结合以上两个前提,马上推理出时家村离官道也就是八里地,而且在官道上有个驿站,以这个驿站为依托,还有个镇子。加上七年的哲学学习训练,她还猜出了驿站和镇子的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关系。

要想富,先修路。这条上辈子家喻户晓的口号,在这个时代同样适用。虽然这里的很多人说不出便利的交通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可能从实际经验中感受到平整的马路给出行带来的便利。

从时家村到官道的路是时家人出钱出力修的,人家是为了自己出行方便,也同时造福乡里,混个善人的称号,加点儿在故乡的威望值。不过作为受益人,高媛还是很感谢人家的善举的。

她和另外的一些人一起坐在马车上,是时家人拉麦子的大车,自然没有车棚。为了避嫌,她们两个妇人坐在最里头的车身里,其余几个年轻人坐在车厢牙子上,随着马车的前行晃悠着身体。都是同村人,互相比较熟悉,随口交谈着,不过两刻钟就到了目的地。

他们直接去了麦地,并没有进村。管事的是干熟了的,让他们原地休息,自己去跟等在那里的五里庄的管事做了个交接,回来就给大家分了任务,继续苦干。

来这里这么久了,高媛也学会了目测亩数,更习惯了这里的计时方式。按照自己的劳动力计算,她一个人一天也就是能割一亩多地的麦子,能挣八文钱,实在是再廉价不过的劳动力。即便加上一天三顿饭,也还是廉价。

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她就有意识地竖着耳朵听两个管事的聊天内容。时家村的管事姓时,和时老太爷他们家一个姓,血缘关系却已经很远,属于那种两百年前是一家的关系。不过毕竟是姓时,所以天生的亲近,能在时家混上个重要的管事。五里庄的管事姓秦,两个人关系看来不错,凑在一起喝着小酒,树荫下吹着凉风,别提多惬意了。

秦管事是谈话的主力,正在对时管事吐槽五里庄的人是如何如何挣钱的。

“时老弟啊,别看咱们在这些泥腿子面前是个好的,”胳膊抬起,在半空中画了个半圆,把旁边的泥腿子全都挥了进去,“可咱们自己心里清楚,咱算个啥啊?”

时管事一边嚼着咸黄豆,一边点头附和:“可不就是。”

秦管事滋一口小酒,继续感慨:“就说我们五里庄吧,能人有的是啊,我这根本轮不着。老李家的大小子,在驿站打杂,也就是给路过的达官贵人们牵牵马卸卸车,一个月下来就能挣五百文,还能混上赏钱。前些日子回来,手里拎了整整一个猪头,说是贵人赏的,你说人家这日子,不比咱们强?”

时管事大有同感:“可不,人家干什么活儿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咱哥俩呢?在这儿吃风吃土。”

高媛无语看天,真正吃风吃土的人们还一句话都没有呢,就着小菜喝着小酒的人先抱怨上了。这人啊,总是看得见上头看不见下头,就没有个知足的时候。

秦管事继续举例:“老张家的二闺女最有福气,给驿站送菜的时候让贵人看上了,直接给了她爹五两银子把人带走了。五两银子啊,五两!”举着巴掌,五指分开在空中摇晃,恨不得那五两银子是自家的。

“这么多?!”时管事吃惊地瞪大了眼。

“可不,一个丫头片子赔钱货,才十四,就给她爹挣了五两银子。娘的,我咋就没这么个闺女呢?”

高媛暗叹,五两银子把自家亲闺女卖掉,居然还被人羡慕至此。从良民到仆役,从承欢膝下到离乡千里,有人关心过那个可怜的女孩子吗?

两位管事还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着命运的不公,别人的幸运,自己的无奈。高媛的休息时间却已经到头了,直接拿起镰刀走人,下地,割麦,挣钱!她目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还远远比不上人家呢,除了努力干活儿之外,没有别的可以改善自己生活质量的途径。

五里庄是真的缺人手,他们花了两天完成了分配给他们的麦地,又被追加了两天的任务。对于临时加活这种事情,打工的都很开心,他们时家村的人和五里庄的人没法比,没有那么多的挣钱机会,趁着农忙时节多干些活儿,能多挣一文钱都是好的。

高媛自然也很开心,除了挣钱,她还能多储备些馒头和小麦在空间里。除了留作种子的,她决定要把剩下的麦子都磨成面粉,给伐北煮面糊糊喝。再打上个鸡蛋,一天的营养就够了。

等把麦子全都脱了粒,她更坚定了这份决心。因为时家来收租了,一家子花了几个月的辛苦才得到的收获,一下子就去了七八成,只留下可怜的半口袋麦子。这半口袋麦子被柴婆珍而重之地藏起来,只有到了极其重要的日子,或者小二和伐北胃口不佳的时候,才会拿出来一点点磨成粉,或者擀面条,或者弄碗面糊糊珍惜地吃掉。

那一亩地的玉米倒是尽数留给了柴家,高媛也就懂了,为何自家要种麦子和玉米两种作物了,玉米高产,能给提供更多的口粮。至于口感,在饱腹面前,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