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顶点小说 > 日娱风云 > 第一百一十八章 POISON大事件

第一百一十八章 POISON大事件

在原本的历史中,日本一家社会调查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将70到8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人,称作“POISON世代”。

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的日本人,无法想象《Poison》在当时有多火。是的,这个词语甚至超越了电视剧本身,一度成为社会现象,在广播、电视和人们日常聊天中出现率极其频繁。

特别是在卡拉OK,《Poison》更是必点歌曲。即使在二十年后,很多人去唱卡拉OK的时候,仍旧会点这首歌,为的就是伴随着副歌旋律,喊出一句“Poison”。

换个便于理解的说法——这是个能和美国人嘴里的“f-u-c-k”相媲美,带着浓浓时代印记的铁板台词。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就是日本人的生活太压抑了。

就像美国人喜欢用公路文化来标榜自由一样,日本人是典型的铁路文化。在这个电车提前20秒发车都要向民众谢罪的国家,所有人都像行驶在铁轨上的电车一样,按部就班,绝不篡越。

甚至自杀,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死在轨道上。

有德性的人会把工作做完交接好,揣好遗书卧轨。一部分更有德性的人,卧轨也要等末班车,以免耽误别人上班签到。

这种刻板与压抑,太宰治给出了精辟的总结——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从生到死都在说“抱歉”的日本人,心理压力非常之大,偏偏这些压力又很难用言语释放,于是Poison这个用来表达一切负面情绪的词就火了。

这一世的《Poison》比前世来势更猛。

如果说反町版是“抱怨”,那么林海版就是“爆发”。

林海版的副歌部分,调子更高,金属唱腔带来的穿透力是反町隆史的低音无法比拟的。

同时,在编曲和混音上,两首歌的差别也不小。

很多华夏人最初接触日本歌曲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过相似感受——太吵。

形成这种感受的主要原因,就出在编曲和混音上。

其实在七十年代,日本歌曲并没有那么吵,那时的日本歌曲号称比Blues更苦情,“你爱我、我爱他、他爱你”的歌曲一抓一大把,然而到了八十年代,情况出现了变化。

一方面是音乐人的炫技心理导致的。

进入八十年代后,日本音乐人的炫技心态开始膨胀,到了后来,演化成了“为创新而创新”,反应到歌曲中就是编曲越来越复杂。

有人戏称,日本编曲师,总试图把交响乐团塞进作品里,哪怕那只是一支广告PV。

另一方面则是偶像产业的不断发展导致的。作为快消品的偶像,往往不具备精心打磨过的唱功,因而在混音过程中,会强调伴奏,弱化人声。

综合上面两点,结果就是一不小心就熬成一锅粥。

反町版《Poison》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林海版则不然。

林海在编曲时,没有夸张的炫技,在乐器和效果的选择上也非常的克制,使得歌声没有被伴奏淹没,也就越发具有感染力。

……

于是,“病毒”爆发了。

……

根据事后统计,七月十四日夜,富士电视台总计接到了超过两千通抗议电话,都是“换歌”引发的,而在记者的街头采访中,很多人都表示自己也打了电话,只是根本打不进去。

“根本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虽然我很喜欢反町,但是主题歌换成他唱的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只能说抱歉!”

“如果一开始就决定要换的话,为什么第一集要放林海的版本,这样对比根本爱不起来啊!”

“抱歉,我不喜欢那种乱糟糟的片子,收视率崩盘才好呢!”

这些还算理智的,不理智的只会大呼小叫。

“在这个连想说的话都说不出口的世界里——”

“POISON!”

一群年轻人大呼小叫起来。

村松美由和她的搭档越中太郎在次日上午的采访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这种情况。

“村松,休息一下吧。”

越中太郎说着,将摄像机放回采访车,拿起毛巾擦了把脸,说道:“石原主任刚打电话过来,要我们晚点回去。”

“为什么?”

“说是电视台门口有人集会抗议,嘿,要我说这些人就是闲的没事干,只是一首歌,至于吗!”

至于吗?

村松美由想了想,给出了肯定答案。

她进入富士台好几年了,目前是午间新闻节目的人气主播。

在外界看来,人气主播地位很高,然而在富士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

富士台的广播室设在编成局下,正确来说是编成制作局编成制作中心广播室,所以要绝对服从制作方的安排,不管多有人气的主持人,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工作。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