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闻寿心中难题不解,便向子储问计。
子储笑道:“不过给他个职位,试问又有何难。之前那邹融不是要帮手吗?既如此,且将这茂都给他去用,以此当做他的副手便是。”
闻寿闻言大惊,言道:“如此行事,岂非搅和了吗?刚刚王兄也曾说过,这茂都才智平庸,尤其不善政略。既如此,让他去帮邹融并且充当他的副手,只怕乱子不少。”
子储笑道:“乱有时也是好事,不乱则王业不安。只要没有大乱,便是有利的。”
闻寿不明白,问其详。
子储一声叹息,正色道:“弟以为我此番选择任用这茂都,真的就只因为要借助他家族的名号吗?表面看似这般,其实却并非如此。一者,茂都好驾驭,性情使然。其二,便是更重要的一点。那便是特意留在弟的身边,以此制衡邹融所用。此二人什么关系?杀父之仇也。正如我们之前担忧的那样,这邹融若一心归降还好。若心中早有鬼胎,必然在我离开之后逐渐发展。期间弟纵然掌握军事,但毕竟此人通晓局势且有智慧。若他循序渐进,恐大为不妥。如今有这茂都在他身边辅助,两人必然因为私人关系而多番产生分歧、不能同志合一。为保万全,必然全都向弟靠拢。弟以此权衡周全,平复他两人的同时也不令他两人任何一个人做大。以此掌握全局,终可以王道安枕也。”
闻寿闻言大悟,这才明白子储的言下之意。隧对子储由衷敬服,并且拜谢子储为了自己的这番苦心设计。
人心既定、国乱又平,曾经风雨飘摇的大夏国中,此时也再度因为子储三兄弟的不懈努力和诸将的协助奋战而最终恢复了暂时性的安定。子储为了安抚古族内的万民与百官,同时也好向茂都兑现自己的承诺。就此在古族的部落之中为茂荣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将茂荣的尸身与头颅合葬在了城外南山的风景秀丽处,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同样被邹融送来的崇瑀的人头,子储权衡利弊,最终也将他以部落首领的礼数予以了安葬。一者,崇瑀虽然作乱,毕竟多年恩泽万民。二者便是自己有意向古族军民彰显自己的胸襟,故而一次行事。
古族万民由此群臣心中宽慰,无不感念子储恩德。对于他的胸怀,更是发自内心的由衷敬仰。子储由此获得古族民众的爱戴,自然不在话下。
安葬了崇瑀君臣,子储又对此番遭到战事洗礼的万民予以安抚,并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因此万民仰望,再无作乱之人。
万民群臣既定,子储便在古族部落中嘉奖有功之臣。为正自己王位,子储依照伯麟之前对于自己的建议。在大夏国中,分封异姓王十二位。其中闻寿为古王,坐拥踏顿、粟津两地;伯麟为元王,以仲夷留下的南夷之地作为王都和自己共相策应;封苏牧为靖王,此地庐郜。章滁虽然之前跟随仲夷谋反,但毕竟治理宜宾有功。更兼为先王矶子身边重臣,多有劳苦、忠贞不渝。如今茂都谋反,更是亲自挡驾立下救驾大功。子储欣慰,由此加以恩赏。念其多年治理宜宾,百姓臣服多有赞许。故而子储此番将他封为厉王,就此让他治理宜宾。
除此四人,其余另有八人,都是跟随矶子从起源之地崛起的各部落首领、长老。因多年驻守各地有功,如今又来援军共击崇瑀打破古族。故而子储也将原本他们驻守的地方以封地的名义赐给他们,令他们永世为王、和自己一样拥有子承父业、世袭罔替的优待。
分封已毕,群臣无不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