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夜里,西门外时不时传来几声惨叫,那是被箭伤了,暂时没有死透的人。
夜袭战果如何,苏仲不清楚,原本是想合围全歼,晚间临时做了调整,要求安全为上,全歼改成夜袭。
杨丛义有他的考虑,夜间全歼敌人风险太大,损伤一名宣威军都是重大损失,毕竟凉山城里多一个士兵,坚守城池的把握就能大一分,而杀伤多少敌人倒在其次,反正不管杀多少,最终来的都是十万人,不可能杀尽他们,归根到底还是要消耗敌军。
夜袭之后,这支敌军应当会调整部署,当兵力不足时,便需要支援,从李越腹地到凉山数百里,路途遥远,补给困难,他们来的人越多,粮食消耗越大,等撤退的李越大军来到凉山,留给他们进攻凉山的时间就会更少。
说白了,宣威军要打的其实就是一场消耗战,据守城池,李越大军撑不下去,他们退回大凉山以南,战争基本就算结束。
所以夜袭的目的是为了引发敌军的紧张情绪,紧张之下,升龙方向才会派出更多兵力巩固战果,多派一万人,便多一万人消耗粮食,进一步打乱他们原有部署。
第二天,城外敌军果然开始调整部署,他们把东门外一千余军队全部调去西门,将东门完全放开。既然拦不住,那就放对手离开,反正他们最终目的也是夺回凉山城,能不能消灭对方并不重要。
宣威军要驻守凉山城,自然不为所动,敌军想对峙拼消耗,求之不得。城里粮仓里的粮食还有一万六七千担,宣威军吃半年不成问题,城中百姓多多少少也有余粮,纵使需要宣威军接济,全城坚持三个月不成问题。
城外吃亏之后不再进攻,城里也不可能再主动出击,接下来几天,双方城上城下对峙,相安无事。
杨丛义不知道夜袭之后,敌军是不是求援了,若是求援了更好,不求援也没关系,反正要来十万敌人,多一万少一万又有什么关系。
凉山城百姓的生活没有因为敌军围城变得更糟,当然也不可能更好,自从宣威军到来之后,基本都是闭城状态。寒冬腊月,凉山虽然不是很冷,但他们也乐意躲在家里,因此闭城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不大,若说有影响,那便是吃不到城外的蔬菜了。
宣威军和凉山青壮日日夜夜轮流在城头、城门值守,各营指挥也坚守各自岗位,等待最终李越大军到来。
围城之后,大南关和郁林再也没有消息传来,连桐棉的消息也难以递送进来,敌军虽然没在东门驻留大军,但也多多少少留下了不少岗哨,送信的探子难以靠近城池。不过现在再有什么消息,对宣威军来说也无关紧要了,城门紧闭,就等李越大军来攻。
又过数天之后,城西忽然赶来一支李越大军,人数不下万人,这支生力军一到,凉山东门便被重新围住,其他三门也增加不少兵力,敌军势头猛增。
府衙内,杨丛义召集众将议事。
“城外敌军兵力大增,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会赶在扶绥大军撤回凉山之前,攻下凉山城,这是一场硬仗,要是我们挡住了,纵使十万大军赶来,他们一样啃不下凉山城。知道为什么吗?”
杨丛义看看众人,见无人回答,接着说道:“凉山城小,南边又有一条大河,城东又是山丘,能直接参与攻城的敌军最多只有一万人,并且施展不开,一旦打起来,剩余的敌军就只能在后面看着,等到城下的敌军撤走或死绝,他们才能有接近城墙的机会。但我们凉山城里箭矢堆积如山,他们有多少脑袋,多少胸膛,能承受我们的利箭?此战,宣威军必胜!”
先给众人正向暗示,让他们相信这一战宣威军能胜,不要被十万敌军吓破了胆子,存着弃城逃跑的心思。
见众人神色轻松,杨丛义心下暗定,问道:“城防都准备的如何了?”
姚昶道:“城里的木板能收集到的,都已经用水浸泡过搬上城头,只等敌军箭阵来时验证效果。”
“那就好,该收集的继续收集,若是不够,各家各户的院门也可以拆掉。此计虽说不上多精妙,打起来也不好看,但只要能保证将士们不死伤在敌人的弓箭下就好。我们没有盾牌,那些木板,你们一定要善加利用,按我告诉你们的,布置在城头上,为城防加上一层抵挡箭雨的外客。一旦城上城下箭阵对射时,我们便可不闪不避,大胆还击。”杨丛义点头,心里又轻松不少。
他这些天一直在想如何解决攻城流矢的问题,宣威军能用弓箭,敌军一样可以用,城上城下对射,宣威军居高临下,虽有一定优势,但要是敌军跟他们比着消耗人命,宣威军区区三千余人,哪里能跟十几万人比,一天下来,宣威军就得死绝。
在苦思冥想各种攻城战例时,忽然灵光一现,想起当初在占城国边境指导李越军队调戏城上的守军,顿时想到了木板在守城中同样有巨大的功用,甚至比攻城时作用更大,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顿时信心大增,立即让姚昶去收集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