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就是专业的,张狂觉得老刘小李分析的特别有道理,便又带他们去了大河边的地,问他们这片地是改水田合适还是留着栽培木耳比较好。
小李一听张狂说栽培木耳当即来了兴致,他读书的时候学的就是培菌方面的专业,工作后一直没有用上,如果真的有百姓栽培木耳菌菇,那他也可以学以致用了。
他们相谈甚欢,张狂又多留他们一晚,老刘和小李给他很多意见和建议。
小李觉得河边的地栽培木耳比改水田要好,秋天收完粮食可以考虑扣大棚弄春耳,到时候小李可以给他提供技术支持,保证随叫随到。山上的地不大适合种果树,黄豆玉米这些农作物种了也不会丰收,最好种土豆之类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那么高的作物。
晚上吃饭的时候张狂跟冬阳商量道:“木耳这事儿我想今年就搞起来,收秋之后开始弄正合适,春天收一茬,夏天弄秋天还能收一茬,正好一年两茬。不过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资金方面的投入肯定不会少,咱俩现在手头上没什么钱,你要是不介意,我想出去借点钱。”
张狂跟小李说话的时候冬阳也在,大概也知道搞木耳栽培要投入多少钱。他们辛辛苦苦忙活的第一年,就算栽培成功能卖出去大概也只够回本,这头一年也就赚个忙活。
可若是不尝试着去做,那就永远也没有成功的可能。不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去随大流的话这辈子也成不了什么事儿。
所以,冬阳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还道:“打好借条,别让借咱们钱的人觉得不靠谱。”
自打决定栽培木耳,他们两个就格外的忙碌。冬阳负责侍弄地,张狂负责借钱学技术做一些准备工作,时间过得飞快,一眨巴眼就秋天了。
还没收秋,先得喜讯。
白嫂子生了,六斤七两的小姑娘。
消息传来小白子没忍住哭了,晚上叫崔大海和张狂去他家喝酒,醉酒之后哭着感慨道:“这孩子来的真不容易,就算是姑娘我也疼她。”
“家里又添一个姑娘,还生不生了?”崔大海放下酒杯问道。
小白子把头摇成拨浪鼓:“生什么生啊,越生越穷。家里条件刚好一点儿又要被罚一波,还要好几年才能缓过劲儿来,我们夫妻俩就是累死能攒下多少钱啊。就算生到最后生了儿子,儿子养大要盖房娶媳妇,我们上哪儿弄钱去,总不能卖女儿养儿子吧。”
他能想明白还挺不错,村里好些条件不如小白子的人家顶风一个劲儿的生,家里穷的叮当响也要生儿子,到最后可不是得要“卖”女儿养儿子么。
聊完孩子,他们又聊到致富上来。
张狂已经折腾几个月,借了不少钱,也花出去不少钱,一点儿回头钱的都没见着,村里村外已经有不少人笑话他,说他就是瞎嘚瑟,赔掉底就不嘚瑟了,就会好好种地了。
小白子跟别人不一样,他对张狂几乎是盲目的信任,就觉得他当兵那么多年是见过大世面的,想法肯定比村里人先进,赚钱的法子也肯定多,甭管干什么肯定不会赔。
就为这份信任,他把家里的余钱全都借给张狂了,还是主动借的。
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家里的小卖店暂时关了,一个人又要上地干活又要照顾孩子挺难的,所以张狂本没打算跟他借钱,没想到小白子是个仗义人儿,听说张狂可哪儿借钱就亲自把钱送到家,张狂不要,他就道:“借给你你还能还,放我手里保不齐哪天就交超生罚款了。我手头上不留钱,到时候就让他们来家搬东西,反正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就冲这份仗义,张狂有意拉他入伙儿。
做木耳菌有一步需要高温灭菌,要投入钱做高温灭菌锅,这个张狂已经弄好,小白子要做菌的话直接用就成,这就能省下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