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要是有人跳出来再空口白牙得拿,他的身份可疑和来历不明做文章,且不要说名面上有的是为之辩解和维护的人,而卖弄着点小聪明挑起是非的人,事后被敲闷棍或是找借口活活打死,也是没有商量的事情呢。
撇弃这些心思和小插曲不谈,
最终,从长乐县城中缴获的稻米麦豆等各色粮食有一千五百多石,搭配上其他的干脯盐菜和蓄栏的牲畜什么的,足以让怒风营上下吃上一个多月;还有那些官军就地征收和集中起来役使的两百多头大牲口,一百多辆大车和推车;以及约莫千人份的甲杖兵械旗帜,其中光是各色皮质的甲子就有一百三十七领,其中甚至还有十一副的镶铁甲。
然后按照惯例又分出小部分粮食在街上放粥,作为招募新卒和夫役的手段,很快就在一片萧条的城区内,重新募集到了三四百名的穷汉,和两百多附近跑过来的流民,算是将之前战损给补上了大部分。只是具体的战斗力就不好说,而需要时间来慢慢炮制了。
于是,以长乐县为驻地的粮台,很快就在当地设立了起来,而粮台负责人则当之无愧的落在,明显有些众望所归的周淮安头上,老关则顺理成章成为了他的副手之一。
而战场上缴获和找回来的四十几匹马,也被分了一半给他所在的后队,再加上额外抽出来的骡子什么的;于是,周淮安麾下总算有了一只骑马代步的直属小队;在他的预期当中,这只骑乘代步的小队将用作巡逻和侦查的用途。
同样在补充和整顿后的三个分营,多出来的一百多副各式弓箭,两百多把长短刀,五百只矛头和杆子,还有不便行动的车辆和走不快的牛驴大畜,也都被留给了后队支配。
再加上三只不满员也基本没有怎么减员的护粮队,三百多名留下的轻伤员和八十多名重伤员,还有那些就地补充的杂役和夫子什么的;周淮安的麾下一下子就突破了千余人的规模了,甚至还要比王蟠直领的中分营更多一些,虽然其中有战斗力的不到三分之一。
但也意味着在王蟠再度领兵进发之后,他获得了短暂自己全权做主的空窗期了。
因此,周淮安也在临行前请得王蟠的同意,将自己的临时手下分作五大队和一个护兵队,一个巡哨小队。
其中第一大队是各色随军匠人及学徒为主的生产队,负责就地生产一些简单的军需产品,并且提供一些工具、器械和装备上的维护修造什么的。军中的火厨,辎重的仓管什么的也暂时归在这里。
第二大队是救生队,主要是就地筹集医药材料和管理、看护、照料伤员。
第三大队就是骡马队,负责喂养肉畜和照看提供畜力的大牲口,同时配合第一大队对日常使用的运输工具,进行检查和修理。
第四大队乃是营造队,主要就是负责挖沟修垒之类的野营建设,而在城区内住防的时候,则修补营防和建造一些简易设施,
第五大队则是人数最多的通用队,做的主要是挖土伐木采石取水等应时需要的杂活,技艺含量最少最简单的粗重活计,并且按照实际需要抽调人手支援上述四个大队。
因此,从理论上说第一大队的待遇最好,日常配给下的标准最高;第二大队次之,第三大队又次之;第五大队则是垫底的存在,干的事最粗重的重复劳动而只有最基本的配给。
然后,他们各自按照大队、中队、小队、合作小组的形式,暂时统一编管起来;当然了因为人手有限大多数还是缺编状态,而目前暂时还只有中队以下三级铺展开来。
而之前派来三队不满编的士卒,也得以名正言顺合编做一专属的护兵队,其中表现出偷懒奸猾,或又是愚钝顽固,或又是恶习难改的,都被找由头退回去或是打发去了别处,或者干脆寻机处置了以儆效尤;
最后剩下来勉强符合基本要求的一百一十多人,还算是比较听话和服从的存在,虽然还有各种木讷、怯弱之类的毛病和问题,但是在统一了装备和指定了简易的规程后,维持日常里的勤务编派和操行已经够用了。
反正一旦有什么事情他真正需要指望的,其实是直属小队的那三十几个人而已,其中大概有一半人会愿意为他挡箭,或是豁出性命去阻敌、断后,而为他争取一次性的逃跑机会和有限生存概率什么的;
现在又加上了二十几个跟着打下手的学徒/新卒什么的,可以名正言顺的指示他们,去做一些直接送死以外的大多数事项;当然了,他并不会做得这么露骨。
不过自己送上门来的廉价劳力,不想办法用知识和技艺作为诱饵,现成压榨出最大的剩余价值来;他还算那个在思想品德课本上,读过资本论的原理和共产主义宣言节选,还经过改开物欲横流的社会渐进发展过程熏陶的现代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