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一个软软糯糯的声音在耳边环绕,还是让邹瑜挺享受的。
直到:
“准备好了……”
那是她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听到这句话后,邹瑜趁着中午收摊时,到IC卡电话亭打电话报了警。
然后躲在一旁的他看到了那个经常在远处的男人被铐上了手铐。
然后,
没有了然后。
因为时间来到了八月二十。
没几天就要回老家了。
邹瑜带着邹明还是去了一趟刘强北的废品收购站,用了一天时间淘了好多之前老顾客在找的,订购的书或者是连环画。
还有把那一堆的书山淘完了,装了一箱的自己需要的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道德经,尚书*礼记,孟子,加上前几次淘到的其他几本,凑成了一套四书五经了。
之前的几本已然成了邹瑜的宝贝,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了,每一遍都会给邹瑜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感悟。
也对,华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之一,能够不值得看重和拥有的吗?
另外的收获就是十几本初中的参考资料,语数外物化生全都凑齐了,这当然是给晴格格准备的。
说道晴格格,也来爷爷这边玩过几次,但基本上都被两人拉去帮忙淘书了。
“诺,拿去。”邹瑜递给邹明好几本“正经书”,而邹明拿去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他那一箱的连环画打掩护。
邹瑜自己,则收好了两本音乐入门教程,还有好些历史杂记,中外名人传记和文学作品等等。
把书搬回爷爷的车棚,处理完后没两天,邹瑜、邹晴、堂弟、堂妹、幺妈还有邹建武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对于父亲回乡,邹瑜有些惊讶,但最多的还是好兴:带了两包的书,锭重。
正好。
而听到老姐说的,邹瑜才知道:原来父母打算在西城开一家餐馆,做火锅。
而钱不够,找三姨借了一万块,父亲回去就是去拿钱,而且顺带送姐弟及堂弟他们归乡。
一番折腾,终于在傍晚时分回到了家。
理顺了东西,把书放到了楼上的邹瑜的房间后,邹建武坐在院坝里抽起了烟。
邹瑜见了,凑了过去:“老爸,你们需要钱?我这儿有一些,你拿去吧。”
“别瞎凑热闹,你那几百块能干啥?”
“我有两千多……”邹瑜想了想,还是打算实话实说。
“两……两千多?你们干啥了?”邹建武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聪明,年年成绩第一,但还是不能理解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孩子怎么能在两个月赚到两千多。
“和明仔一起卖书赚的。”
“等等,那你堂弟那儿也有两千多?”邹建武问道。
“没有,总共赚了三千五,明仔只要了一千,因为我出的本钱多,而且之前这卖书的主意是我出的,他就跑腿,他自己说的就拿那么多,拿多了怕以后我不带他赚钱了。”邹瑜笑了。
“而且,悄悄告诉你,明仔只给了幺妈八百,自己藏了两百。”邹瑜转眼就把堂弟卖了。
“好了。”邹建武想了想,继续道:“你的钱你自己留着,老爸老妈还年轻,还能自己打拼。你现在比你老爸强,钱留在你那儿比留在我这儿更有用。”邹建武认真地看着邹瑜:
“未来是你们有知识的年轻一代的,我们小时候穷,没能力读书,现在只能靠苦力赚钱。你不一样,努力读书,世界还很大,你知不知道我拉着外国人的时候……”
邹建武讲到拉外国游客时语言不通的尴尬与辛酸。
“但要注意,别走歪路了,还有照顾好你姐。”
第二天,邹建武就走了,或是被儿子刺激到了,或是忙着开店。
反正,邹瑜的六年级来到了。
“身价两千多的小土豪,你的学费我就不给了哈,哈哈……。”看着书包里的纸条,邹瑜撇了撇嘴。
老姐的学费给了,我的就不给了。
哼……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