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顶点小说 > 他有一剑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太上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太上

余真意在水池中,想不到武当山,还有这种地方。

道门一向神秘得很。

作为传统的本土宗教,道教一直以某种神秘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道士们隐居山林,不问世间俗事,一心只为修道,以求长生久视。

很多人认为不管是太平盛世或是乱世,道士们都会选择隐世修行。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在乱世时,道士们也会毅然手持兵器,下山救国,这不但与道教的爱国教义有关,也跟道教的战神信仰有关。

道教典籍《黄帝阴符经》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证明道教也有“尚武精神”,这在道教的神仙谱系里就有体现。在道教神仙谱系里,有一支是以雷部神将为主的道教战神谱系,具有极强的战神信仰。道教战神众多,各自都有神兵利器。  作为战争中著名的冷兵器金鞭,道教的许多神仙也喜欢使用,其中就有护法神王灵官及护坛真君赵公明。王灵官在道教全称为“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又号“太乙雷神应化天尊”,是道教的护法神,同时也是司职雷神、火神。

王灵官手持金鞭,纠察天上人间之事,除邪祛恶,被众多百姓所称颂。赵公明黑面虬髯,骑着黑虎,善用兵器金鞭,奉玉皇大帝敕命役使三界、巡察五方。赵公明神通广大,既能役使雷霆,还能祛病禳灾。

身为忠肝义胆的蜀国名将,关羽不但受到民间普遍祭祀,而且还被儒释道共同尊奉。道教敕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是护法四帅之一。

关羽被奉为神明,不但可以护法伏魔,同时也为百姓祛病禳灾,深受民间的喜爱,其使用的兵器青龙偃月刀也被奉为神器。据记载,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关羽用此兵器斩杀了许多敌人,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

斩邪剑全称为三五雌雄斩邪剑,为道教祖师张道陵天师持有,乃雌雄两把神剑。此剑状若生铜,剑柄为五节连环,剑身隐隐刻有秘法符文及日月星辰,剑重八十一斤。张天师在蜀地修道时,常有精怪前来扰乱百姓。于是,张天师手持雌雄斩邪剑,斩妖除邪,并降服诸多鬼王。农历九月初九,张道陵天师成道飞升,将斩邪剑留给其子孙,雌剑被镇于鹤鸣山的戒鬼井内,雄剑则在历代天师之间流传。

火尖枪,全名为“紫焰蛇矛火尖枪”,是道教护法神哪吒持有的一件兵器。此神器身长一丈八尺,头部形如火焰,可以喷火,体内蕴含着宇宙间无穷的力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神器。哪吒在降世后去东海嬉戏时,闯下大祸,最后割肉刻骨还父。哪吒师父用莲藕为其塑造肉身复活,并赐予其多件兵器,其中一件就是火尖枪。

“手拿拂尘,不是凡人”,拂尘是道士们日常携带最多的一种兵器,拂尘可以拂去尘埃,这与道家思想里的清静无为、远离尘世的追求相契合。道士们使用拂尘可以拂去尘缘,具有超凡脱俗之意。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身背三尺青锋宝剑,手持拂尘,很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派头。

道祖太上老君降临凡间时,有时也会手持拂尘。拂尘也是武当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兵器。在武当有专门针对拂尘而著的《武当太乙拂尘》谱二十八式。拂尘的演练风格独特,软硬兼施,开合紧凑,舞动起来如天马行空,洒脱飘逸,灵活多变。

三尖两刃刀为二郎神持有的兵器,虽然叫“刀”,实际上是带长柄的剑。据传说,此刀乃是凌霄宝殿镇殿神柱上看守镇殿龙珠的天神三首神蛟所化,由于其犯下天条、下界作乱,后来被二郎神降服化为三尖两刃刀。

二郎神是道教的一位神仙,被称为清源妙道真君。关于二郎神的来历,民间有多个版本,其一为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其二为四川嘉州太守赵昱赵二郎。

断魔雄剑全称为北方黑驰衮角断魔雄剑,为真武大帝所有。此剑身长七尺二寸,剑重二十四斤,剑宽四寸八分,乃是一把神器。真武大帝身佩此剑,降伏邪道,收斩妖魔。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等,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也是道教的北极四圣之一。真武大帝的形象威武不凡,身披金锁甲胄,执剑赤足,身旁有龟蛇二将,统御北方之地,由于北方在五行之中属水,因此也被称为水神。

芭蕉扇乃八仙之一钟离权所持兵器。相传,东华帝君在终南山传授道法时,发现钟离权没有一件兵器,便将一颗万年芭蕉树锻造成一把芭蕉扇赠给他。钟离权飞升后携此扇在凌霄宝殿拜会玉帝。

玉帝问此扇有什么威力,钟离权说:“此乃芭蕉扇,煽火火灭,扇风风息,扇水水起,扇土土散,扇石成金,变化无穷,大时遮天蔽日,动时卷月行云。”真正是一件不凡的神器。

斩蛟灵剑是道教四大天师之许逊的兵器。据传说,许逊为官时,当地出现了一条为非作歹的蛟龙,并且法力高强,使一般人无法降服。正在危急之时,忽然出现五位仙童,献给许逊一把斩蛟灵剑,此剑“指天天裂,指地地坼,指星辰则失度,指江河则逆流,万邪不敢当,神圣之宝也”。

于是,许逊用此剑将蛟龙斩杀,为民除害。

道教所信奉的神仙,上至三清、四御,下至城隍、灶君,风雨雷 电、山川社稷均有神灵。而道教最根本的教理教义,是 “道”和“德 ”。

“道”在道教中是唯一的理论基础,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就是道教最根本 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无所不包和无所不在的,它是一切的开始;并认为 “宇宙”是由“道”演化出来的,有了“道”才生成 “宇宙”,由“宇宙”中的“元气”构成了“天地、 阴阳、四时”,由此而化生万物。

有的道书又认为:先有“元气”,后有 “宇宙”,并将“宇宙”分为“混元、洪元、太初”三个 不同的大的世纪,这是依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而发 展的。

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又是指“自 然”的规律。《道德经》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说明宇宙的根源是自然。由自然产生宇宙之后, 再由宇宙产生万物。“道”又是指太空之“空”而言,缘它是无形无 象的,故经书上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德 ”在道经中说:它是从“道”中分化出来的,而万物化生都必须有“ 德”;因为“道”是总体,“德”是个体,德是指万物所含有的 特性而言,“道”和“德”都有着共性与特性的关系。道教认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所以道教中人 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其信仰及行动的总准 则,必须做到既要修道,又要积德,故“道”和“德”又是道教所说 “教理、教义”中的基本原则。

道教主张以“清静”、“无为 ”、“柔弱”、“不争”、“抱一”、“寡欲 ”等作为处事与修养之方法,也都是从“道”与“德”的基本原 则中而发挥出来的。《道德经》里所说的“上德”、“玄德”、 “常德”,其含意就是:自己做了有益之事而从不居功者为“上德” ,天地对万物抱着听其自然而不主宰者为“玄德”,能将正义之事坚持而始终不 变者为“常德”。老子所说的“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不 为”就是道教最高的“教义”。必须理解,所言“无为而无不为 ”,它既是“道”的本性,也是“道”的现象和所发出来的作用 。

“清静”,老子认为是大自然最早的一种形态;又是指修养过程中获得 成功的一种境界;也是指他所理想的社会与领导者的一种政治风格,即是“道” 的“无为而无不为”。《清静经》中所说的“无形”、“无情 ”、“无名”,都是指“道”的“清静”现象而言;道教的修养工夫,应效法其“道”的“清静”与“常清静 ”,能做到“常应常静”,就说明已达到了“清静”的最高境界 ,这种境界就是“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清静”和 “无为”本是两个相类似的概念,道书中所说的“清静无为”,纯是 道教中对外联用的一种“术语”而已。

“柔弱”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认为其“柔弱”就是“道” 的作用。比如在修养方法上,要做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从物理上来说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就人的生理现象 而言:“人之生也柔弱,死也坚强”。老子认为: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是以辨 证方法来说明其“柔弱”的功用和“刚强”的弊害之道理。

不争”,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说:“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认为:人的一切作为都应该顺乎自然,要能做到:一要能 利万物;二要大公无私;三要甘处卑下;四要不与人争;五要心胸深远;六要言而有信;七 要应时而动;八要善于治国;九要有办事之才,这就是老子在处世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准则。

“抱一”,《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说:“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一”是指“道”的宇宙本体所说,“抱一”是指“混然一 气”而言

,是说道教最基本的修养工夫。如果这个功夫能在“***”时做到 “神气混然”的境界,对于修养工夫的收益就更大了。

“寡欲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认为:对于“人 欲”的节制,尤其是在修养方法上,显示的非常重要。《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在修养工夫上,人们能做 到“寡欲”是有好处的:若能做到“无欲”为最佳。

“ 精气神”,历代的道书在讲修养方法上,总是离不开其“精气神”的研究, 并且认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乃是顺则生人”;能把修养工夫做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便为逆则成仙。”

就修养工夫而言,这 “精气神”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上乘修养工夫所讲的都是“先天”, 所说“元精”非交感之精,所说“元气”非呼吸之气,所说“元 神”非思虑之神。这也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对愿意学道的信徒们来说,是应当作认 真研究的。

总的说来,凡是用语言或文字来说明信仰某个宗教的理由的,其名称为 “教理”;凡是能够根据本教中的经典著作既扼要又概括地提出几句必须遵守的 话,而作为信徒们平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则,这个准则一定要同全部“教理 ”相符合,其名称为“教义”。

纸钱,又称冥币、楮钱等,是祭神祀鬼的祭品。纸钱起源虽晚,但被民众接受后,就成为丧葬、祭祀仪礼中较为典型的“明器”,历千年至今而不衰竭。纸钱的使用有瘗埋在土、悬挂在木、抛掷在水、焚烧在火、升空在天等方式。其中,瘗埋从最早的货币殉葬一直都不曾断绝。

唐张籍《北邙行薤露》有“寒食家家送纸钱,鸱鸢作窠衔上树。”可见,悬挂在树上也是常用的。“亲始死被发持瓶瓮,恸哭水滨,掷铜钱纸钱于水,汲归浴尸谓之买水,否则邻里以为不孝。”则是抛掷在水的做法。

另外,王建《寒食行》有“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至元七年,都省议得,除纸钱外,据纸糊房子、金银、人马、彩帛、衣服、帐幕、物,钦依圣旨事意,截日尽行禁断。

人死后,三魂升天,七魄入地,唯留人生前寄居身体内的三尸变化为人生前形象,称之谓鬼。鬼常侵害人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突然附人身体,表现出死者生前的种种言谈举止,与被附者思维不相关联。这种情况一般在其讲完该讲的事情之后自行离体,被附人恢复正常。

一种是由于行路特别是夜行撞到,表现为精神恍惚、急病、高烧、呕吐等单一或多种症状,其特点是发病突然,不借口开话,如用医疗手段治疗可以缓解,其后一般转为慢性病症,现代医疗手段不能根治。

“墓庐”,是游魂和野鬼栖息之地。为了慰藉亡魂,无论是宗教场所,还是民间祭祀都有纸钱的习惯。那么纸钱祭神祀鬼在就是怎么看呢?

《道法会元》有,“诸大醮,上天星辰日月天真前不得烧纸钱,触犯上真。中下界鬼神及家先土地,方可用之。古本无此法,汉天师始用法咒化,赐下界鬼神,出在洞神。若发雷神,黑纸速行。”

另外,《海琼白真人语录》也有,“按玉格天条,凡设醮,不得献上真纸钱,大为亵渎。古者虽有冥器,未有纸钱,迄于汉末,方有纸钱,以之祭中下界鬼神,可也。以之献天真,可乎?夫世之贪利之徒,虽身经太阴而一念尚存,如《万光忏》谓所阙所乏,皆世财宝,故纸钱之化,欲破其念耳。”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