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炮击,大概值杀伤了二百多民夫的样子。
且在发射完毕之后,毎门火炮的炮手们还需要立刻忙着淸理炮膛里的残拯,随后才能继续填装火药炮弹,准备下一次发射。
因此,这一轮火炮的射击并未太多阻止民夫炮灰们进攻的步伐。
且,这种情况也并没太多的超出宝力格图和纳哈的预料之外,毕竟明军乃是守城的一方,为火炮做一些挡雨的遮拦,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二人见李洪这边火炮还能开火,却依旧是不慌,因为下了雨,就算是再有防潮防雨的措施,你总不能让人也防水的,下雨天,对于炮手标准,和清理炮膛,都是一种燕军考验,难免会使火炮的发射频率慢,对炮灰的打击有限。
并且,只需要再往前推进几百米,这些没有架在城墙上,而是架在战壕里的火炮,立刻便会进入死角,这样一来火炮便没了威力,而他们所付出的,仅仅只是一些民夫炮灰的生命,怎么算都是赚的。
毕竟纳哈还不知道没良心炮的威力,所以在他的认知中,火炮这东西,只要不是在峡谷之类特别狭小的地形,放在地形开阔的平原上,威力也就那么回事,雷声大,雨点小。
明军的火器,真正厉害的还是火铳,毕竟这东西多啊,威力比弓箭大,而且不用考虑风向,虽说这个时代的火铳精准度和射程有限制,但是当火铳足够多的时候,这些缺点也就不用考虑了。
依照纳哈的想法,火铳在这种风雨天是根本无法使用的,明军不可能在一夜之内,把城墙上全部搭满挡雨的窝棚来。
在靠近城垛墙的边上,只有二三十个窝棚,零散的分布在城墙上,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顶多只能保住火炮不受潮,而仅仅只靠火炮,明军是无法守住上都城的。
因此只要顶住明军这几轮火炮的打击,靠近了城墙边,纳哈认为致少有七成的把握,可以攻上城墙,拿下上都城。
于是在城上不断发动的炮击中,民夫炮灰们冒着大雨,还扛着木梯,在湿滑泥宁的地面上艰难的向上都城前方的战壕区域推进。
在泥宁的地面上前进,速度至少要比平常慢了一倍。因为到处都是积水,也很难看清壕沟的位置,有时趟着水走着走着,忽然一脚踏空,就掉进了壕沟里,紧接着就看见血水冒了上来,因为在壕沟底部插着利刃,一但有人掉进去,基本就起不来了。
而更过分的是那些被察哈尔部的劳力用水泥建造的几道矮墙,若是往常,对于一个自幼吃着牛羊肉长大的蒙古人来说,这种一米多高的矮墙又算是什么,前腿一抬,后腿一蹬地,也就能轻易的跳上去了。
可是在雨天里,地面湿滑,根本就无处借力,而且脚下的鞋子里也是灌满了雨水,裤腿上粘满了泥,就连抬抬腿都感觉是十分的费力。
因此其实本来并不算高的矮墙,此时反而却成了一个极难逾越的障碍,许多民夫都在这里受阻,也滑了好几跤,将自己摔得满身满脸全都是泥水。
当然也有聪明的,想出把木梯架到矮墙上当跳板的办法,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他们的鞋子里沾满了湿泥,踩在木梯上,一不留神也会被滑倒。样子也十分狼狈且又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