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谁提到徐府,提到中山王,嫡传子孙,必然是定国公这一脉。
而且徐景昌这家伙滑不留手,一肚子心眼子,不从下一代人下手,也没有别的办法不是……
徐景昌已经意识到了,一定要严防死守,不能让外面的坏人得手。
姚广孝倒也不着急,他还是去主持九卿议政。
“少师,这里有增设两万三千海军陆战队的提议,本是定国公确定的。”
“这里有一笔扩建武学的开支,需要七十八万两。”
“朝廷要改革宗室,设置九等爵位。”
……
几位尚书不断拿出政务,向姚广孝通报。
老和尚拿着,一份份浏览,看了一会儿,突然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叹了口气,“快八十的人了,纵然有心,精气神也跟不上了。现在的政务又是这么多,老衲就有些应付不过来了……譬如说这个海军陆战队,兵部说要挑选良家子弟,从西北边军调拨……这些人可是合适吗?”
姚广孝嘴上说老糊涂了,可思维依旧敏捷……他看过徐景昌有关海军陆战队的规划。这是一支非常特殊的兵马,由于他们作战范围在海外。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当真需要直接抽调边军?
需要良家子弟吗?
老衲怎么觉得,加上些海外蛮夷更加方便啊!
这还只是军务的事情,姚广孝很有经验,至于其他几项政务,他就不甚了了了。
姚广孝看了看这几个翰林出身的尚书,心中冷笑。
你们这是欺负老衲上了年纪,精力不济啊!
果然,徐景昌那小子没错,有些时候,不算计这帮东西,他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朝政如此复杂,老衲力有未逮,定国公又请假了,属实需要仔细思量才是。”
听姚广孝这么说,杨士奇、杨荣、胡广、金幼孜等人,纷纷心中凛然,这是要递补通政使吗?
姚广孝都放弃了,那就只有从九卿重臣当中选拔了。
究竟谁才能宣麻拜相?
众人一下子都热切起来。
又是五天过去,朱棣终于舍得主持朝政了。
可就是短短的日子,朱棣鬓角白发多了起来,根本遮掩不住。皇后病重未愈,对他伤害很大。
“朕并非不知道国事为重,无奈夫妻之情,数十年相濡以沫,等闲岂可抛之脑后?现在国政繁杂,一时间也难以理出个头绪。急需能臣干吏,分担政务,诸卿皆是朝中栋梁,有什么妙法,可以上奏?”
朱棣看了一圈,除了姚广孝,其余几个都低下头,不敢轻易回答。
“少师,你有什么高见?”
姚广孝道:“陛下,老臣重新出来,才几天下来,就心力交瘁,难以招架。朝政复杂,远非当日可比。现在老臣只有两个办法,其一,就是挑选贤臣,继任通政使,或者安排几位重臣,一起主持通政司,让他们来平章政务。”
朱棣沉吟道:“这不就是唐宋的群相吗?少师是要把通政司变成政事堂?”
姚广孝忙道:“这个老臣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如果不方便增设通政使,那就只有彻底拆分六部,把朝政仔细拆分,每人负责一部分,然后众臣共议朝政,或许可以减轻负担。”
朱棣依旧眉头紧皱,并不满意,“少师,恢复宰相,这是太祖皇帝不答应的。而拆分六部,也是古往今来,并没有过的事情。前面也只是说增加尚书和侍郎的数量,这两个办法都谈不上好啊!”
姚广孝道:“属实如此,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朝政耽误不得。”
朱棣想了想,依旧摇头,“还是不妥,朕不能轻易答应。”
姚广孝道:“陛下,要不这样,下旨让重臣入朝,共同商议此事吧。”
“你说的重臣是谁?”
“自然是原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黄观,户部尚书夏原吉等人……他们经验丰富,又忠心耿耿,自然是最好的商议人选。”
朱棣略做思忖,就说道:“按少师的意思办吧,朕还要去看皇后。”
说完朱棣转身离去,留下傻愣愣的众臣。
怎么能让这几个老东西回来啊?
要是知道如此,还不如让徐景昌稳坐通政司呢!
这下子可失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