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你们学生时期就已经清楚原子的构造了吧?”,杨清河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然后看向几人。
“这小学生都知道吧?质子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外层环绕的带电电子。”,方铭想都没想就回答了。
“那你们应该听说过最经典的一个比喻:原子是一个空旷的足球场,而原子核是处在球场中央的蚂蚁,这突出了原子核相对于原子的体积差距。”,杨清河肯定道。
“对啊,全国老师都用这个例子。”,方铭继续当捧哏。
“原子压缩技术就是在这个浅显事实的基础上诞生的底蕴级技术,起初它还只是科幻小说里的设定。
但八个世纪以前,材料领域的研发陷入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在材料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各种排列结构,各种复杂的合金配方,都已经达到进无可进的地步。”
“那是材料领域最黑暗的时代,无数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数十年都没有发现或调配出比原有配方性能更强的材料,无论怎么改进生产工艺,也没能做出比现有顶尖材料更优秀属性的新材料,近代乃至现代三大支柱:能源,材料,信息,材料这一支柱摇摇欲坠。”
“能源这一方面在过去有太多设想可以去探索,信息这一方面我们还仅仅是刚刚起步,但材料却似乎走到了尽头。
前路阻断的材料领域研究者们疯了一批又一批,为了拯救那些研究者,上面从如渊似海的科幻作品中提取了各种异想天开的思路,将它们包装地煞有其事,下发了一个又一个‘研究项目’,希望那些疯了的研究者能把精力消耗在这些东西中。”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分配到‘原子压缩’课题项目的十六个实验室中,真的有一个实验室实现了科幻中的设想,探索出了这个足以改变世界的惊人成果。”
“他们参考了白矮星的情况,白矮星在一系列自然演变过程中,最终变为了密度极大的天体,每立方厘米能有一到十吨的质量,这个密度比把原子以最致密的结构摆放起来还要大的多,不过它内部的原子结构已经被‘压碎’了,而他们却找到了在常态原子与白矮星内破碎的原子之间,一个稳定的平衡态。”
“材料领域数十年的瓶颈就这样打破了,并且进入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阶段,后续的研究者所做的工作就是从他们探索出的第一个经典工艺的基础上,对不同基础材料进行原子压缩工艺的探索。
原本无事可做的材料领域研究者们发现他们有了做不完的工作,把现有材料原子压缩就已经相当于把材料领域原有的工作量再翻一倍,还有合金压缩,压缩后合金,产生的各种不同性质。”
“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对抗观察者文明的天平上增添了一块砝码,迄今为止它可能是最重的砝码之一,压缩后的材料,保留了原有材料的特性,但性能上较之原来有着指数级的提升。
比如最普遍的钢铁,一倍压缩后硬度韧性提升八倍,两倍压缩后提升六十四倍,可惜现有技术只能达到两倍压缩,否则硬堆属性,只要不是面对规则级武器,任哪个文明想要跟我们硬碰硬,以力破万法,谁也不是对手。”,谈到这杨清河满脸遗憾。
“杨老板,咱们的纳米机器人应该使用了原子压缩技术吧?我之前推算,如果是常态原子,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指令接收功能。”,提到这些,魏允新总是能发现问题的关键。
“确实如此,纳米机器人项目的设立晚于原子压缩技术,真正实现纳米机器人的实用方案时原子压缩技术早已日渐成熟,构建成的纳米战甲也才能有如此夸张的性能。”,对于魏允新总是提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杨清河早已见怪不怪。
方珏默默估算了一下,开口道:“所以即使原有材料,就如火星地表的沙硕黏土,本身的性能根本毫不起眼,经过原子压缩工艺后,也能拥有远超常态铜制弹丸的硬度,也就拥有了作为优质弹丸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