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寒之地。”
“可是此前的北漠?”
“数十年前,的确叫这个名字。”
陈长生点了点头,问道:“那大师又是去往何方呢?”
“大襄上京。”
陈长生笑问道:“大师莫不是走错道了,此地乃是西南地界,可是绕了一圈啊。”
“贫僧一路传颂佛法,不敢错过一地。”
“原来如此。”
陈长生心中明了,随即又问道:“只有大师一人?”
“来时有四人,如今只余下贫僧。”
“大师节哀。”
“我佛慈悲。”
老和尚双手合十,手中掐动着念珠。
陈长生仔细看了一眼这和尚,随即问道:“大师此行也是为了觐见陛下吧?”
“正是。”
老合适眉眼稀疏,仿佛已有油尽灯枯之势。
陈长生点了点头,说道:“早年间陛下已将道门立为大襄正统之教,道门先入为主,早已在这天下根深蒂固,大师此行恐怕只会无功而返啊。”
老和尚舒了口气,说道:“天下不曾安定,向善之人亦在少数,随着道门兴盛各类异教兴起,掀起风波,佛门当有立足之机。”
陈长生听后微微一顿,说道:“大师能看透此般局面,佛门定然能有一席之地。”
为何佛门会得到支持。
其实很容易理解。
佛门提倡人们积德行善,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上的寄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他异教对人们的蛊惑。
佛门的主旨向善对于皇帝对百姓的期盼不谋而合,这与道门所说的道法自然有所差别。
再有,佛教宣扬的大爱博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和儒家思想相合,以儒学治天下,也符合大势。
让佛门兴起自是帝王安定家国的手段。
老和尚道了一声佛号,说道:“全是佛子的指引。”
陈长生听到佛子二字不禁一顿,问道:“不知佛子如今身在何方?”
“北寒之地,历经捶打,成就真佛。”
“这样吗……”
陈长生舒了口气,继而又道:“另外,此番路途遥远,大师如今已是精疲力竭,恐怕是难以走到上京,若是见不到陛下,或许佛门兴盛也会遥遥无期。”
老和尚平静道:“纵使贫僧半途而亡,亦会有别人步入皇宫,面见陛下。”
“大师之决心,陈某敬佩。”
“施主谬赞。”
陈长生目光望去,见那远处山峦,透过山林瞧见了一处山泉。
“陈某身上亦未带什么吃的,不过却也能未大师寻来半碗泉水,还望大师莫要嫌弃。”
“多谢施主。”
陈长生抬起手来,并作双指。
“来!”
话音落下,却见远处山峦之中飘起一缕水线,滴滴泉水引来, 落入那木钵之中。
水不宜盛,只得半碗。
老和尚眼眸微动,“阿弥陀佛……”
他捧起木钵,将那甘甜的泉水一饮而下。
待那木钵放下,长舒了一口气。
“施主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