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将以他为荣,而不是那个从小倍受爷爷宠爱的长房大哥。
“大人还是要上书...”赵先生刚说半句,张景清便打断他,急道:“万一忠言逆耳,触怒陛下,这回可再也翻不了身啊。”
赵先生摆说止住张景清有些急切的追问,平静的说道:“上书也分如何上,大人不必心急,此事自然由在下捉刀,而且已经完成。再者大人认为您那位恩师真的有机会染指相位?”
赵先生不慌不忙从袖中抽出一本奏疏递给张景清,看样子是刚才在耳房中才写好,墨迹尚未全干。
张景清急不可耐地打开读起来,嘴里说道:“恩师虽然年纪大些,但毕竟是重熙初年的进士,仕途上虽有波折,但以我看也未必没有机会。”
赵先生则笑呵呵说道:“重熙初年啊~好久远的年景,那时在下与大人应该尚未开蒙。”
张景清眼晴看着奏疏,仍然可以回答赵先生的提问:“何止未开蒙,陛下御极四十整年,恩师考中进士时,你我二人那时恐怕说话都不利索。”
“这就是了,若在下没记错卢相爷可是重熙十九年的进士,比大人的恩师可是晚了快二十年啊。虽然卢相爷年纪比您恩师还大些,可是相位归谁完全不看这些。”
听到赵先生的话,张景清放下才看了一半的奏疏,这前一半没有太多新意,不过是说些维护读书人才能入朝当官的场面话,劝告朝廷必须坚持选用进士出身的读书人为官,不可将国家官职论银两多寡卖给巨绅富贾。
张景清的内心却多少有些失望,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算是站在读书人的立场上言事,虽不至于过于触怒朝廷的二位顶级大佬,但也没什么亮点。
说直白些就是二头不得罪,可是骑墙游走向来是官场大忌,难道赵沐林不知道?
张景清压住心中的浮躁,顺着赵先生的话问道:“那相位归属不看资历,声望,又能看什么?”
“大人话本是没错,但放在重熙朝就不合时宜,本朝官员升迁贬降只看圣心,其他一概不足论。大人的恩师正因为门生故吏遍天下,声望也足够高,所以才离相位越来越远。”
张景清感到疑惑,这个层次的话题他没有接触过,皱眉问道:“此话何解,恩师他老人家虽然官位升得慢些,但从未被外放。所任官职的也都是些清贵职位,这都是成为丞相的必经之路啊。”
赵先生摇头说道:“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清贵是真清贵,但正因如此您的恩师可是从未执掌过实务。对目前的朝廷来说,谁能保证宫里那件大事的用度,还得能够应付朝廷一年的花销,谁才有本事坐稳相位。”
赵先生看看了门外无人经过,才放胆小声说道:“只是喊几句往圣言语,背几句先贤教诲,对于今日的大晋只会添乱而不是治病。在下斗胆只说一次,若是您的恩师坐上相位,这大晋还有几年国祚还真不好说。”
张景清低着头微不可查间眼中寒光一闪,转瞬间又收敛起来,表情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
“大人已不惑之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还是将在下所写奏疏看完,如果大人还愿意等下去,自然明白该如何取舍。”
赵先生说完,轻摇起折扇静静坐在一旁,等着张景清的答复。
张景清也不再言语,再次拿起刚才的奏疏从头细看起来。
看到最后他额头居然流下汗来,捏着奏疏的指节都因用力而发白,整个人都有些颤抖。
他不由说道:“如此首鼠两端,将来如何面对恩师,如何立足仕林?”
赵先生猜到张景清会有此一问,淡淡回道:“大人如此方能回京有望,高升也指日可待。否则大人如何比得过那齐大年,是拼家世,还是拼您恩师对上百门徒的公平宠爱?十年寒窗苦读,四年罢官赋闲,是大人学识比不上那些人吗?在下若没记错,大人发榜时可是比齐大年排名高上几十名吧。”
赵先生的话让张景清无话可说,但同时心中也如释重负,需要有这么个人告诉他,将要做出的事情是迫不得已。
赵沐林站起身来,向张景清一拱手,说道:“若齐大年执意秉公言事,大人就让齐大年挑头执笔上奏便是。无论他敢写什么,您身为地方县令官轻言微,就跟在他名字后面具名。但在下猜他不敢真写出什么大逆不道之言,甚至根本就不会上奏,否则他在京中时又在等什么。此人无非想当那黄雀,大人千万不可中计。”
张景清其实在心中已有决断,既然师门对他不仁,那也就不能怪他不义。
今日所为都源于张景清不甘心再当他人弃子,那些人真要因此怪罪于他,还是怪他们自己不拿他当人看吧。
如此世道张景清无力反抗,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员只能给贵人们当奴才,但总该能选择给谁当奴才的自由。
“本官会按沐林兄说得做,还请沐林兄知无不言。”
张景清心中涌起阵阵悲凉,寒窗苦读时所有的梦想,如今都要为现实让路,他已变成自己当初最厌恶的那种人。
赵先生兴奋说道:“在下有一远房族叔..呵呵...与在下情况有些相似,他现今正在卢相爷那里当差。稍候我写书信一封,保证陛下先于齐大年他们看到大人的奏疏。”
张景清双手将奏疏递还给赵先生,郑重说道:“一切有劳沐林兄,若有一日我张景清可以一展胸中所学,立誓与沐林兄永不相负。”
赵先生感动得长揖相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