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放榜,每年都是大事儿。
但在今年,慈溪因倭寇攻城,谈论县试的人少,谈论倭寇的人多。
慈溪城内的百姓都呼朋唤友,喜笑颜开。
想到近两千倭寇攻来,要是守不住,会有多少百姓死于非命,这个后果,让人不寒而栗。
人们劫后余生后,像过年一样欢快庆祝起来,街上人来人往,载歌载舞,到处都能听到鞭炮声、锣鼓声,喜气洋洋。
贾芸却还不得闲,在县衙安排好收尾之事后,就连忙带着一个总旗的巡捕营,赶往观海卫。
最终,还是迟到一步,当他赶到观海卫后,倭寇已经全部撤走了。
“秦指挥,伤亡如何?”贾芸关心道。
“贾大人那边战事结束了?”秦明仲惊讶道,“我这边伤亡有些大,死了两百余人,最后只留下二十多个倭寇,你那边呢?”
贾芸摇头叹道:“来了近两千倭寇,到底都留下来了,我方死了一百八十多人,伤五百余人。”
秦明仲疑惑道:“县城有那么多的人?”
贾芸:“那倒不是,巡捕营、巡检司、衙役帮闲加起来也才三百余人。”
“真正投入战斗的只有巡捕营和五十来个巡检司的,因为人手不够,所以我抽调了近三千精壮凑数。”
“其中巡捕营死了六个,伤了十多个,巡检死了二十多个,活着的都带伤,精壮死伤最大,到底没训练过。”
衙役帮闲这次倒是没有加入战场,都留在城门口守门,以防被人摸了后路。
秦明仲满脸震撼道:“我滴个天啊,你这点伤亡,比起战绩来说才算什么?”
同时,他也能想象先前的凶险。
两千人强攻,换作观海卫去守城,也不一定能守得住。
不!是绝对守不住!
所以,秦明仲不但没有嫉妒贾芸得了战功,反而还心生敬佩。
毕竟,贾芸一个区区文官,就能安保一方,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两人说了会儿话后,贾芸就主动告辞了,毕竟城内还有诸多事务需要他处理。
没走多远,就有巡捕营的探子回报:“大人,咱们的斥候一直跟着那群撤走的倭寇,刚才又送回消息了。”
“那群倭寇现在去哪儿了?”贾芸问道。
探子回道:“他们像是要前往绍兴,这会儿正在不远处的一个山坳里休息。”
贾芸颔首道:“好,咱们先不回去,立刻转道,快速去前方找地方阻击倭寇,一定要将他们留下来。”
他过来本就是要打倭寇的,所以就让士兵们每人带了五个瓷罐炸弹,足够倭寇们喝一壶了。
……
京城。
北方回春总是要比南方要晚许多,空气还有些冰冷。
阳光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后宅,卜氏、薛宝钗、秦可卿外加一大群丫鬟,边做着女红,边有说有笑。
这时,袭人拿着一叠信激动的从前院过来。
“老夫人,宝姐姐,老爷他们来信了!”袭人高声说道,喜不自禁。
薛宝钗刷地站了起来,紧走几步,上前道:“终于有信儿了,快拿来看看!”
卜氏也没心情再做针线活了,抬头眼巴巴的看着薛宝钗。
薛宝钗从袭人手里接过信后,仔细瞧了瞧,从中挑出两封,交给袭人:“有一封是夫君给你写的,有一封是媚人给你写的。”
袭人激动的接过信,眼里布满迷雾,咬着唇道:“刚太高兴了,贱妾都忘记看……”
“别哭,这会儿就去看吧!”薛宝钗拍了拍她的手,微笑道。
袭人点点头,将两封信抱在怀里,一个转身,就去了自己房里。
薛宝钗却还不急着看自己的,又从里面找了找,从中抽出两封递给可人:“一封是你姐姐丽人写的,一封是媚人写的,你也拿下去看吧!”
可人脸色一喜,接过信后,谢了声,就回自己房里去了。
接着,薛宝钗发现里面还有贾芸分别写给秦可卿、李纨、王熙凤、平儿的信,心里不由发酸,这个混蛋离这么远,也念着他们。
倒是秦可卿,反正现在都已经来家了,薛宝钗先将贾芸给她的信递过去:
“想必夫君还不知道你到家了,却还是想着你的。”
秦可卿眼泪顿时就涌出来了,贾芸能念着她,比什么都值得让她高兴。
她接过信,抱在怀中,想谢一声薛宝钗,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