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你们这群鼠目寸光的蠢货】
河南道,徐州,郡治所在地,彭城。
从琅琊郡到这里,路程大概是三百里,如果骑马狂奔赶路,只需要半日时间就可到达。
一封加急书信, 被人快马送来。
“阳春三月,万物向阳,相距甚远,不能聚首,遂以书信一封寄之,敬请彭城柳氏吾弟亲启:”
“小十九,我是你颜氏三哥,五十年前渤海求学, 你我皆为束发之童。于圣贤膝下听讲,足十年而贯之。”
“四十年前,恩师飞升,渤海国一日之间大变,所有皇族随同恩师归隐……那座世间明珠的巨城,和吾等渤海学子再无关系。”
“那日乃是挥泪作别之日,彼此各因前程而分道扬镳,此后经年累月,又为家族牵绊,故,一别四十年竟无聚首。”
“时今日,为兄迫于兴奋,寄发书信一封,嘱人快马加鞭,定要送至吾弟手中。”
“柳小十九,你给哥哥听好了,立马打开你家的粮库, 立马调动你家能调动的车马, 无论是牛车马车还是人力车,总之所有的运输工具全都要用上……”
“运粮过来,能运多少就运多少。”
“一千石不嫌少,一万石不嫌多,怕只怕你小子没胆量,做不出运送十万石的大手笔。”
“速来,速来,粮食所运之地,直往琅琊兰陵,此处将有巨城崛起,此处将有大利益可图。”
“以上,甚急,敬颂,春安。”
“唐天宝四年三月,琅琊颜氏族长,颜庭文,顿首寄之。”
……
一封很古怪的书信,在彭城柳氏激起波澜。
阅信者是个老头子, 年龄和琅琊的颜老头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这个老头不是家主, 而是彭城柳氏的一位族老。
他接到书信之后,第一反应就想照办,然而族老的权威不够大,无奈只能拿着书信找家主。
柳氏的家主看完之后,先是皱眉沉吟了许久,由于书信写的含糊,上面的要求又太过敏感,涉及粮食之事,任何家族都要谨慎对之。
于是这位家主召集全族的族老,以及嫡支几脉的年轻一辈继承人,聚而议事,共同商量。
大家族涉及利益之事,商量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争吵。
首先是嫡支二脉的一个青年,满脸冷笑的看向柳氏老头,虽然抱拳行礼,但是语带嘲讽:“十九叔,您是不是应该找个郎中瞧瞧了?仅仅凭着一封书信,您就要打开家中的粮库,甚至要动用全族的车马,运送1000石粮食去兰陵?”
“兰陵是什么地方?侄儿我从未听说过!想必是个穷乡僻壤,又或者小到上不了台面的破地方。”
“而1000石粮食石多少?折算斤两足足十万斤。您老人家因为一封书信,要把10万斤粮食运到穷乡僻壤。侄儿我身为家族第二脉的继承人,首先就要对您说一声不同意。”
这个青年才刚刚说完,又有一个青年站起来,虽然语气恭谨,然而意思坚决,同样:“侄儿也认为,十九叔这次有些欠考虑。自古以来,粮乃根基。钱库可以没有存钱,但是粮库一定要丰盈充足。哪怕是里面的粮食堆积发霉,但也好过空荡荡的饿死老鼠……”
“所以侄儿我身为嫡支第三脉的继承人,对于您老人家的提议做出拒绝。”
“您想运粮食去兰陵,那是您老人家自己的事。比如您所在的第五嫡支,完全可以拿自己的粮食去运。但是想动家族的粮库,侄儿我肯定是不能答应的。”
“十九叔,对不住,侄儿并非针对您,侄儿是为了全族考虑。眼下世道已经呈现乱象,咱们彭城柳氏必须把粮食攥紧。”
“侄儿说完了,十九叔得罪莫怪。”
……
凡是年轻一辈,几乎全都反对。
唯一一个没有反对的人,仅有第五支脉的继承人。
这个继承人是柳老头的亲孙子,肯定不敢跟爷爷唱反调。但是这个继承人脸上的那种不情愿,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看出来。
家族议事,族老和继承人的意见都很重要,眼看着年轻一辈全都发对,柳老头的目光忍不住看向那些族老们。
幸好老一辈比较持重,并未在第一时间反对,而是纷纷出声询问,渐渐的面带思索之色。
所谓思索,其实就是迟疑的表现。
小辈反对,老辈迟疑,柳老头不由长叹一声,面带苦涩的看向柳氏家主。
“十三哥,你总不该不懂吧。”
“五十年前的渤海求学,家里原本是把资格给你的,但你由于刚刚大婚,舍不得离家远行,所以才让我捡了漏,成为彭城柳氏前往渤海的幸运儿。”
“十三哥你说说,这些年你有没有后悔过?”
柳老头的这个问题,在场诸位小辈们全都莫名其妙。
然而议事花厅的主坐上,柳氏家主竟然深深叹了一口气,缓缓道:“十九弟说的一点没错,为兄我足足后悔了五十年。倘若当初我能果决一点,那么去渤海求学的就是我。”
“这么多年以来,你嫂嫂也经常向我致歉,总是说因为她的牵绊,让我没能聆听圣贤之声。”
“唉,悔恨交加啊。”
“后来老十九你学成归来,果然学识远超我们这些同辈。而咱们彭城柳氏也正是因为有你,所以这四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壮大。”
“经商你懂,治家你会,无论接人待物又或场面上的手腕,你每一项都能做的精于吾等。”
“你在计算产业收益的时候,从来都不需要动用算盘,仅仅是拿着树枝随便在地上画一阵,就能把全族的收益和开支精确算出。”
“我知道,这全是你在渤海学到的学识。”
“除此之外还有官场上的交际,咱们彭城柳氏四十年来一直顺风顺水……为兄我心知肚明,这是因为你的同窗之助力。”
“渤海学子啊,曾经那个传说中的大帝门徒。”
“你们这些人,骨子里仿佛被刻进了一种印记,每当一个学子发出请求之时,其他同窗必然会义无反顾。无论事情多么艰难,你们总会尽力相帮。”
“就比如今日这封书信,来自于琅琊郡的颜氏家主。颜氏是个大族,族中连续三代出高官。为兄我这些年担任彭城别驾,对于颜氏一门的朝官多有交际。”
“所以我深知这个家族的底蕴,也深知那位颜氏家主的能力,他和你一样都曾去过渤海,这四十年来把颜氏经营的好生兴旺。”
“今日他发信于你,信的内容如此古怪,不说缘由,只说要求。他让你打开家族粮库,他让你能动多少车马就动多少车马……并且要把粮食运到兰陵,并且还是毫无收益的白白运过去。”
“一千石不嫌少,一万石不嫌多。”
“真不愧是山东氏族的族长啊,这口吻听起来让人想竖大拇指。一万石粮食得多少?足足得有100万斤。然而在这个族长的信里,他似乎认为百万粮食不算多……”
“老十九,哥哥跟你说句实话。如果我是普通族老的身份,我肯定毫无条件的支持你。原因很简单,我信任你们渤海学子的友谊。虽然那位颜氏家主的书信古怪,但是他提的这个要求肯定是有原因的。”
“如果哥哥我是普通族老,我肯定支持你按照他书信的要求办。”
“但是不行啊,老十九,我是族长,我要为咱们整个家族负责。”
“就如刚才这些小辈们所说,粮食在任何时候都是根基,而眼下世道已经呈现乱象,咱们更应该谨慎的攥紧粮食。”
“咱家的粮库有多少存粮,任何人可以不知道但是你知道。7万石这个数字,想必你熟记于心……”
“7万石就是700万斤,也是你经常说的3500吨。为兄这么多年跟着你学习数学,知道吨位乃是你们渤海学科的计量单位。”
“最近几年以来,你经常很自豪的跟我说,一个大族能够拥有存粮3500吨,已经属于世上拔尖的豪门。”
“老十九,说真的哥哥要谢谢你,不但我要谢谢你,全族都要谢谢你。”
“如果不是你的这么多年操劳,咱们柳氏绝对没能力攒出这些粮食。”
“你是族老,是为家族立下大功的族老。如果不是你,咱们彭城柳氏绝对发展不到今日这般壮大。”
“但是壮大也好,攒出堆积如山的粮食也好,虽然是因为你的操劳,但却不能任凭你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