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月30日米联储开始正式加息后,纳指似乎进入了“最后的疯狂”,在6月28日到7月19日暴涨12%后突然急转直下,从当时的最高点2874俯冲2442,回到了98年8月份的水平,其中互联网相关股票更是“哀鸿遍野”,以米国在线、雅虎为首的科技巨头,到了9月距离最高点纷纷回撤50%以上,也就是此时,雅虎政变,杰克杜邦离场。</P>
结果为了保住自己的口袋,华尔街居然创造了新的估值方法:眼球估值法。只要你的互联网产品点击率,曝光率,共识程度高,你就是一家好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只看收入的方式来诱使这些互联网公司不计成本的拼命烧钱创收。</P>
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市场上的资金开始冲向了看上去“更有发展”的区域--科技股,至此把互联网科技泡沫推向了难以想象的巅峰。</P>
从9月到12月,纳指继续攀升,幅度高达84.8%,估值也从39.8倍上涨到69.4倍;反观同期的标普500只有11.8%的涨幅,而道琼斯指数看上去还算“正常”,在加息之后的这段时间收获0.9%的跌幅。</P>
但是这科技互联网公司股价的狂欢,完全就是由估值来驱动,用当时最流行的话说,你的公司里面带有“I”或者“E”或者后缀是“.”,就有人愿意把钱送给你来烧。</P>
科技互联网行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冲向泡沫巅峰那是通胀放缓和经济降温使投资人开始提前预判加息的结束,事实上美联储在99年11月确实暂停了加息,直到2000年2月才开始再度加息。</P>
其次科技股的“创收”能力确实让人惊艳,远远甩掉了同期传统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P>
而以传统经济为主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明显疲软,传统行业的不景气使这些公司纷纷下调了自己未来的盈利预期,随之而来的便是股价的下跌,资金出逃转向更适合赚钱的地方。</P>
还有,也不是没有人看出来整个市场的不理智,当时着名的杜邦基金就成为了“大空头”,一边拥有大量传统经济行业的持仓,一边积极做空科技股,结果在损失惨重后遭受了投资人的大量撤资。被逼无奈下,杜邦基金只得选择向市场妥协,开始大量购入英特尔,戴尔电脑等科技股份。</P>
早在二十多年前,上小国就亲自验证过一个道理,靠加息抑制通胀如果不彻底的话,很有可能会迎来更难处理的局面。</P>
步入1999年之后,通胀再度快速上行,cpI在9月到12月这段时间就从2.7%飙升到了3.8%。为了对抗更加猛烈的通胀,美联马上再次开启加息。</P>
互联网行业里大部分的公司到了这个阶段,也进入了现金流枯竭的困境,程序员高额的年薪,提前透支数年营业利润的广告营销费用,都在加息过后让企业的“烧钱创收”计划难以为继。</P>
亚洲金融危机也通过三年的时间消化平复,不少聪明钱开始逐步撤出科技互联网领域,隔着太平洋的货币天平在慢慢向另一侧倾斜。</P>
安然公司突然出事,让泡沫彻底被戳破。</P>
当天安然的股价暴跌14%并拖累纳指大跌7.6%,恐慌情绪逐步蔓延,仅仅几天时间,这米国在线和雅虎两位互联网龙头的股价便砍掉了42%,期间纳指完全无法抑制颓势,下跌了30%,到了1999年初,纳指距离最高点已经跌去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