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等杂书,本王没兴趣看。”李泰瘪瘪嘴说道。
王牧并没有对他说教那些他口中杂书的好处,以后拿事实说话,以李泰的聪明才智,他自然能看出来好处。以后对编写全书,他才会重视除经史子集之外的书籍。
不过李泰没有看过齐民要术,这意味着两人又得抄写,这让王牧皱起了眉头。写字!还是毛笔字,不但累,关键是写出来的字,见不到人啊。
复印,不对应该是印刷,印刷应该怎么弄来着?用铅块,是阴刻还是阳刻?算了,泰大叔他们应该知道。王牧又开始发神,在脑子里思索着事情。他发现印刷术这也是一个大杀器啊!
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可以生财的东西,但是对李世民来说,就是一个核武器,他可以用大量的书籍,堆出一批读书人来。至少说他可以召集寒门子弟,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许多珍贵的典籍不敢让人随意使用。
无论是竹简还是兽皮,被太多人使用,不止是容易坏,关键是磨损和污染,容易让字迹变得不清晰。
但是这又牵扯到一个问题,想要大规模印刷,必须解决纸张的问题,宣纸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产量有限,这样印刷书籍,比人工抄写的成本还要高。
“你又在想啥?”李泰好奇的推推王牧问道。他发现王牧很容易走神,双眼发直的盯着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的坐着,喊了好几声都没有反应。
“宫里有懂宣纸制作的吗?”王牧转过头问道。
“没有!”李泰很肯定的摇摇头道。
“怎么会没有呢?”王牧惊讶的问道。
“宣纸只有泾县产出,制作宣纸的人当然都在那里。”李泰理所当然的回答。
“泾县在哪?”王牧茫然的问道。要说省份名称,他还能知道,至于县城,那就没办法了,谁知道现在叫的是啥。
“泾县在宣州,也就是以前徐州附近。”
“其他地方没有制作宣纸的人吗?”大致上了解,应该是安徽一带,王牧有些不解的又问道。
“没有宣纸之所以叫宣纸,就是因为在宣州制作出来的。武德四年,宣州有人制作出雪白的纸张,进献朝廷,皇爷爷亲自赐名宣纸。”李泰解说道。
“那为何长安城卖宣纸的不少?我还以为长安也有造纸的呢。”
“外面卖的,都是一些次品,最好的宣纸,就是贡品,不过这些年制作出来的数量多了一些,所以偶尔也有上等货卖。”李泰有些不屑的说道。
王牧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用的宣纸,只是一些残次品,略感意外,眉梢一挑,继续问道:“长安有懂其它造纸的人吧?”
“当然有!宣纸价格昂贵,其他人又怎么会视而不见,不止长安有,蜀中,山东,江南,皆有宣纸,不过世人以宣州泾县所产为正宗。”李泰点点头道。
“太好了!你帮我找一两个懂造纸的人。”王牧高兴的说道。
“你要造纸?”
“是的,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成功的话,能大赚一笔。”王牧微笑着说道。
“唉!你这人,怎么就那么喜欢钱呢!”李泰感叹道。
“钱不好吗?你知道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吗?”王牧坏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