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顶点小说 > 1635汉风再起 > 第八十五章 飞剪船?

第八十五章 飞剪船?

牛进明指挥着码头几个土著苦力,将一根根粗大的船用木材,从船上抬了出来,然后运到不远处的船场。

在码头的尽头,牛进明看到一群建筑队的工人正在建造一个小型的堡垒,以护卫码头和炮台。这个堡垒的作用是,当敌人从其他方向登陆后,防止炮台被其从后面攻破。

堡垒里面会安放部分4磅和六磅小炮,配合后面半山腰上的重炮,远近交叉火力,一定可以让试图攻击堡垒的敌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考虑到目前,汉洲在内陆深处几乎没有能威胁到他们的势力。即使是一些稍微规模土著,出动一些乡兵,也足以应付。所以,汉洲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了海防上,势必将所有来袭敌人挡在海上。

之所以要让汉洲仅有的两艘运输船不断地从巴达维亚运回造船木材,是因为,造船场在5月初的时候,又成功的造出了一艘60吨左右的船。虽然仍旧是小型的桨帆船,但这种形制规模的船,已经可以进行路途不远的海上航行了。

为此,齐天还专门让这艘船载着一万块砖和几十桶水泥,跟着“破浪1号”驶往了对面的帝汶岛的新乡堡。

两周后,这艘60吨的桨帆船,又独自从新乡堡返回,而且船上还装运了几十根简单处理的柚木。这次往返试航,证明了汉洲造船场已经初步可以制造跨海商船了。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造船场试制一艘后世经典的“飞剪船”呢!

“飞剪船”有小的干舷,较少的上层建筑,不仅可以改善了船舶稳定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宽比一般大于6:1。其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体,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使得水线特别优美,甚至在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

“飞剪船”的首柱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后体逐渐变廋的有倾度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首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

飞剪船更明显的是帆面积很大,一般使用3-4桅全装备帆装,往往用高桅,其高度达船长之3/4,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时在船的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横向外伸面积。三桅飞剪船之前桅距船尾部较远,因此可用稍短的斜杠,帆间干扰较小,可见帆的横向尺寸大大超过船宽。

当时,齐天将他后世所唯一知道的船型——“飞剪船”的特点和形制告诉船场里的众多工匠时,把他们都惊呆了。这个时代的风帆船,长宽比从来不会超过1:6,而且船首都是做成方形,或者圆弧形。他们对于这种从未听过的船形,下意识地认为不可能在水里正常航行。

但摄于民政大总管的威权之下,众多工匠面面相觑,最后眼睛都看着船场负责人弗兰克·伊恩。

弗兰克·伊恩决定劝说齐天放弃这个天马行空想象出来的最新船体设计模型,大家还是把宝贵的船材用在目前比较成熟的船只建造上来。

“好了,你们不用再多说什么!”齐天及时制止了无意义的争论,“飞剪船”既然能在19世纪后半叶大行其道,尤其是被各国鸦片商人所喜爱,其性能肯定就已经被证明过了。

当然,“飞剪船”作为一种快速的水上运输工具,必然牺牲了其他必要的功能,比如,它不适合用做战船,高比例的长宽比,限制了它安放更多的火炮,以及影响海战时的稳定性。船型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使得其吨位不可能建造的更大。

但以目前汉洲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去主动出击,寻找敌人于海上决战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造一些吨位小,但速度快的“飞剪船”呢?届时,我们从建业城出发,三天就可以到达对面的帝汶岛新乡堡,十天就可以到达巴达维亚,那运输效率可比现在提高一倍以上。

以后汉洲拥有了大量的“飞剪船”,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快速度的从大明运输移民,以往的往返一趟,前后需要三个多月,那么,有了“飞剪船”以后,时间是不是可以缩短成一个多月?

船场负责人弗兰克·伊恩待齐天离开船场后,看着桌上画的那张“飞剪船”草图,沉思良久。随后,又拿出汉洲规定的标尺,仔细的在另一张纸上涂画着,计算着。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