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孤胆营救》挺受欢迎,影片放完,有很多人留在影院,找刘晔和袁咏伊签名。
导演比不了演员,导演躲在幕后,只有影迷才会关注导演,现在赵洛也没什么影迷,媒体报道的少,他也很少接受采访,走在大街上,没有一个人认识他。
首映结束后,在酒店开庆祝宴,《孤胆营救》没有竞争影片,现在国内电影大部分都放在元旦左右上映,《蜘蛛侠》5月3日在北美上映,要等8月初才在国内上映。
《孤胆营救》的上映,变相拯救了影院,全国首映排片50%,制作费2000万美元的电影,肯定比2000万人民币的电影好看。
一分钱一分货,后世大制作不好看,大部分因为制作费超过70%支付给演员,用来制作影片的经费不足,所以影片不好看。
要是制作经费给足,电影一样好看。
投资人想让明星抗票房,可惜国内大部分演员都抗不了票房。
国内并不是《孤胆营救》的主战场,北美和欧洲才是,赵洛预估票房也就2亿人民币,才2270万美元票房,国内才能收回520万美元成本。
北美就不一样,现在北美制作方分成,能拿到46%左右的分成,北美票房分成阶梯式,第一周制片方拿70%票房分成,院线拿30%。
然后逐步递减,哥伦比亚影业,大部分宣传经费,都用在北美上,就是想尽快收回成本。
宴会上,赵洛简单喝几杯啤酒,他不太喜欢喝酒,喝不喝都行,宴会就这个意思。
明天他还要前往魔都宣传,众人也不劝酒。
……
第二天报道《孤胆营救》的新闻就出来,主流媒体大部分都是批评态度,主要几个词汇。
个人英雄主义。
国内主流还是集体主义,赵洛的电影就是个人主义,他这是发扬古典文化电影。
不能因为几十年的历史,否认掉几千年的个人英雄主义。
霍去病、岳飞都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百姓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他们的故事好看。
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之所以受欢迎,也是这个原因,武侠小说也是个人英雄主义,之所以受欢迎,也是这个道理。
不能因为几句批评,就脱离观众的喜好。
《七武士》虽然讲述七个武士的电影,还是个人英雄主义电影。
凡事不能做到所有人喜欢,他们愿意说,就让他们说,赵洛不理他们就是。
暴力、血腥,追求大场面,空洞,没有内涵。
媒体批评《孤胆营救》几乎就这些内容。
他们可能想多了,《孤胆营救》需要内涵吗?
80%观众都是庸俗的人,他们看电影就是找一个乐子,这就像上菜一样,多一些花样。
国内烂片太少,包括后世也是,国内每年多出一些烂片,观众才会感觉新鲜。
2001年统计,宝莱坞一年产出1084部电影,世界第一电影产出国,大部分都是烂片,但是他出名呀。
后世国内电影输出并不成功,北美电影市场进口最多的电影,就是宝莱坞的电影,包括国内也进口宝莱坞的电影。
只有多拍一些烂片,才会出现一些不错的影片,什么菜都要往桌子上端,观众才知道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
不好吃的,以后自然不会再出现,好吃的,多拍几部,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媒体和观众批评这些都没有意义,观众不买账,自然不会再出现。
烂片多的原因,还是因为大部分人喜欢看,观众就喜欢看庸俗的,批评来,批评去,有什么意义?
《孤胆营救》就是电影与游戏的交互,剧情非常简单,就是大猩猩拯救公主的故事,赵洛灵感来自于《大金刚》。
把主角看成马里奥,大BOSS看成大金刚,女主看成公主,其他犯罪集团分子,看成小怪。
就是这么简单的故事。
这也是他开创的电影与游戏交互。
在故事里添加动作,打斗、爆炸、枪战、飙车、撞车戏份,刺激观众的观影体验,手持跟拍摄影增加观众的紧张感,能更好的带入进去。
《大金刚》游戏要个P内涵?
人们喜欢,电影才能发展,都是内涵电影,观众都去看电视剧去了,影视行业谁能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观众才会选择谁。
在魔都宣传一天,赵洛乘坐飞机到纽约。
“年度最佳动作电影,比《谍影重重》好看一万倍!”
《孤胆营救》的票房和口碑都超过《谍影重重》,在特工电影里增加感情戏,没有对比还能说的过去。
有《孤胆营救》的对比,《谍影重重》不够看。
比动作,《孤胆营救》比《谍影重重》动作真实,动作更有观赏性,袁和平做动作执导,不是开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