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顶点小说 > 埋葬大清 > 第五十七章 人手不够用啊

第五十七章 人手不够用啊

然后就轮到朱二旦跟耿锐开始头疼。

之前就已经提到过,因为地瓜的存在,莱州府百姓的生活条件其实比沂州府百姓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所以,对朱二旦等人的支持力度也就远不如沂州府百姓的支持力度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朱劲松在沂州府那边带人打土豪,打的土豪越多,孟良崮的叛军规模就增加的越快,很快就从几百人壮大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而在莱州府这边,朱二旦一路上倒是一直在复制朱劲松的打土豪模式,但是那些乡贤士绅们溜的太快,莱州府百姓的生活条件又相对好一些,以致于等朱二旦率兵拿下整个莱州的时候,他手下的队伍还是他带来的那两个营,莱州地区一共就多出来两百来号人,都不足以组建第三个营。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儿,朱二旦和耿锐倒也不至于头疼。

真正让朱二旦和耿锐头疼的,是整个莱州地区的农会,以及因为这些官老爷们挂印而去所空下来的县衙门。

朱二旦熟悉农会,耿锐也熟悉农会,就连他们手下的那几个营级主官再加上那些连长排长班长们也都熟悉农会的事情,甚至把这些人全部转职到县衙门也能保证县衙门的正常运作。

问题是朱二旦和耿锐毕竟是以攻打整个登莱地区为主,根本就不可能让手下那些营级主官和连长排长班长们转职到县衙门去。

所以朱二旦就很是理直气壮的给朱劲松写了封信,要求朱劲松把孟良崮那边的人才送一些到莱州地区,好让那些人才们把莱州地区的县衙门搞起来。

而此时的朱劲松,正在沂州地区吭哧瘪肚的带人挖井。

虽说朱劲松一开始就定下了大量使用建奴并且大量购买昆仑奴的基调,但是昆仑奴在我鞑清时期又不是什么烂大街的东西,更别说朱劲松还特意要求必须得是阉割后的昆仑奴。

基于这个前提,就算天地会的人能立即接触到西夷奴隶贩子,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等到第一批昆仑奴到岸。

在此之前,朱劲松所能使用的就只有手里的那点儿建奴俘虏。

很明显,这些建奴俘虏既要开矿,又要负责挖井时收底等危险工作,可谓是需求远大于库存,这就导致了这些建奴也很珍贵,必须得省着用才行。

所以,既是被逼无奈,同时也是为了让孟良崮的军队跟沂州百姓彻底打成一片,朱劲松干脆就亲自下山,带着孟良崮的军队和百姓们一起挖井。

当然,朱劲松带人干的都是没有危险的前半部分,最危险的收尾等工作还是由建奴来完成。

尽管如此,朱劲松也依旧不轻松。

白天,要么往百丈崖那边的兵工厂跑,要么带着军队和百姓们一起挖井干活,到了晚上休息的时间,上半夜还得组织军队和农会的人手进行学习,学习过后还得抽时间赶紧写教材。

一天十二个时辰,就只有后半夜到天亮之间的那三个时辰才是朱劲松的休息时间。

在接到朱老二请求人手支援的书信后,本就感觉自己比生产队的驴还辛苦的朱劲松当即就体会到了欲哭无泪的感觉。

莱州地区光复当然是好事儿,以后的战略纵深又扩大了一些,等到登州地区也彻底光复,孟良崮方面也就不用再担心建奴的大兵力围剿。

但是真正让朱劲松犯愁的,则是人手怎么着都不够用。

百丈崖兵工厂的大匠不够用,符合朱劲松心理预期的军队也不够用,建奴昆仑奴之类的劳工那就更不用说了,简直就是不够用中的不够用。

现在可倒好,就连当官的人手都不够用了——虽说都说中原堂口从来就不缺了想当官的人,但是某些想当官的吧,朱劲松还看不上眼。

最主要的是,想找几个顶上县衙门缺的人手倒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想要补齐整个莱州地区那些农会缺少的人手就是很大的问题。

毕竟,各个村子有各个村子的农会,一个县可能就有几十个甚至一两百个村子,再扩展到整个莱州府乃至于登州府,可能就会有几千个村子。

如果每个村子都需要一个人过去帮着搞农会,那朱劲松又该上哪儿去变出来几千个人手来?

所以朱劲松就很愁,愁的很想薅头发。

在朱劲松想来,等朱二旦和耿锐一点点打下整个莱州府,时间也就差不多该到了钱聋四十九年的秋天或者钱聋五十年,这个过程也足够莱州地区培养出完整的农会体系了。

但是吧,朱劲松也没想到莱州地区的乡贤士绅和官老爷们会这么神奇。

ps:这几天白天得接着去医院挂吊瓶,只能下午和晚上码字,恰好又手残,所以这几天先保证一更。

再ps:在听到某群作者准备集体报警之后,六爷连夜解散了他的韭菜群,然而上午解散,下午又再次重建,所以这事儿没完。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