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虞伯,虞耳询问道:“子修,听说你想去夏山拜谒南史大人?”
子修诚恳点头,这几日除了练箭,他闲来无事雕刻灵牌,两次去夏山都被拦截,且留意到夏山周遭戒备森严。
“正好我也有拜谒南史大人的打算,走吧。”虞耳上前引路,身边跟着为壮硕中年男子,与泰山龙象是父子。
一路无言,子修默默思索,看来自己在虞伯心中地位不低。
虞伯身边,西陲七杰排第三的泰山徒寸步不离;虞耳身边则是西陲七杰排第四的泰山奴;泰山奴之子,年轻一辈翘楚人物泰山龙象则跟随自己。
有虞耳出面,守山武卒不敢为难,倒是那位守山百夫长亲自带几伍武卒跟随左右。
上山之时,虞耳说道:“子修,你知晓为何封山?”
子修答道:“小子问过南宫策,听说夏山尚有前朝残兵。”
虞耳点头,直言道:“这些前朝残兵白日潜伏,夜间出动,射杀我不少武卒。”
子修不解问道:“那为何不搜山?”
“搜山?”虞耳摇头笑道,“虽说夏山不大,好歹也不算小,加上地形复杂,想搜山难。”
子修沉思片刻,按照《夏堪舆》记载,夏水平原位于天下中央,南起夏水,北至浣衣河,东抵烈山,西达潦水,地域之辽阔,水土之肥美再无第二处,否则夏人也无底蕴建立一个富庶王朝。
广袤夏水平原并非一马平川,偶有小山、丘陵、山地地貌,其中夏山规模勉强算得上最大,倒沾了王朝光,成为中岳。
“所以,大人是想封山?”子修问道。
虞耳点头,眼下做法,与先前围城如出一辙。偌大夏邑尚且军心涣散,何况是缺衣少吃的夏山?
“陈稚禾,”虞耳招呼一声,那位百夫长快步跟上,虞耳又吩咐道,“你带人搜索附近。”
百夫长陈稚禾率麾下武卒分为四支,每支一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往四处搜寻。待武卒搜寻十丈远,虞耳问道:“子修,你且看,若是要搜山,得要多少伍?”
“你去拜谒南史大人吧。”虞耳催促一声,立在不远处观望。
子修为老太史夫妇立一块灵牌,祭拜之时,俯瞰山下,每隔一里便驻扎一队虞人武卒,两个营地之间有一伍骑兵巡视,极目所至,尽皆如此。
看来虞凫练兵也参照华胥军制,遵循单人为卒、五卒为伍、二十伍为队、若干队为师的建制,从低到高,又设置伍长、百夫长、千夫长和统领,将虞人调教成一支纪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