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得遇春风人,俊杰来从喜气生。”
一转眼学馆就算开始了,所有的礼数已毕,宁老先生来到了师位,让包公把那本《大学》拿过来了,点着文中句断教到:
“大学之道。”
包公紧接着说到:
“在明明德。”
“我说的是‘大学之道’。”
“对呀先生,难道下一句不是‘在明明德’吗?”
宁老先生就是一愣,那你再往下说??????
“哦!好的,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老师闻听就觉着很诧异,又继续叫他往下念,仍然是丝毫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错,宁老先生就纳闷了,嗯!这孩子在家中肯定有人教过,或者听别人念过,他在旁边学会了的,要不然还没教呢!他怎么就会了呢!谁知道哇!等到后来一看呐!不管什么书都是如此,只要教了上句,他就会下句,就像复习作业一样那么熟悉,可把个老先生高兴坏了,不由得自言自语呀!
“哈哈!不想我宁某教书教了半辈子了,现如今遇到了一个奇才呀!看样子我要受此子之益处了,我要在他的身上成名啊!这正是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当即给包公起了一个官印“拯”字,起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说希望将来能够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还起了字叫“文正”取其意“文”与“正”,这个正字与政权之政那不是一个音嘛!意思就是希望将来能够料理国政,必为治世良臣之意。
不知不觉光阴荏苒,很快就过了五年,这时候包公可就长到十四岁了,这五年的功夫儿,可以说学得满腹经纶,诗词歌赋,处处俱佳,那个好劲儿就甭提了。宁老先生一看高兴的乐不可支,经常催促包公递交名片进京赶考,可是呢!这个包员外是个勤俭之人,一听说让去赶考去,是不住地摇头:
“嗯~~~不行不行!不能去,那赶考是那么简单的吗?路费,住店费,打点的费用,等等等!那得需要多少钱呐!那还了得!不许去!”
包山包大爷一看坏了,爹爹拦住了,那哪行啊!赶忙过来说到:
“爹爹,就让三黑去考一下吧!哪怕得进一步也是好的呀!”
“不妥,万万不妥,读书花销不说,还要花钱去赶考,那成何体统,别说了,不去。”
大爷一看老爹爹如此固执,也没辙了,只好来找先生解释:
“宁老先生,我爹爹的意思三弟年纪尚小,恐怕误事,再说了,已近临期,即便是去了,恐怕反为不美呀!“
先生点头,没办法,只能再等吧!一转眼又过了两年,包公已长到十六岁了。这一年又逢小考,先生实在忍耐不住了,急匆匆来找大爷:
“包公子,今年可一定要把包拯送考了,如果你们不送,我可要替你们送了。”
大爷一听也急了,慌慌张张跑着就来找他爹来了,等到了他爹的跟前气喘吁吁的就开始央求爹爹:
“爹爹,刚才先生找过我了,说了许多,我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不过是想显弄他的本领罢了,到不如叫三黑去考这一次,如果不中,先生也就死心塌地了,以后再也不让三弟去赶考了。”
大爷这一番话可起了作用了,员外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儿:
“好吧!那就让他去一下吧!无论考中考不中速速回来。”
“好的爹爹,孩儿明白了。”
大爷一看爹爹答应了让三黑去赶考,可高兴坏了,呗呗呗!蹦了仨高,尥着蹶子就去告诉先生去了。先生一听也很高兴,赶忙写好了名字报送,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到考期了,包公赶考的一切事物都由大爷张罗,颠前跑后 好不忙活。包公去考试了,这个当爹的包员外毫不介意,因为他不想让包公考中啊!一心惦记着让他留在家里管账呢!可是这位包大爷可不一样了,记得是抓耳挠腮,坐卧不宁啊!殷殷盼望着三弟能够考中。
那么说包公能够考中名次吗?相信你和我一样都很迫切知晓结果,预知包公能否考中,咱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