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持人:“同时,还用内部种子的数量,来预知科考上榜的人数,久而久之,就有了‘榴实登科’,来寓意金榜题名。”
男主持人:“到元村,流行起了石榴曲,婉约细腻、悦耳动听;最后在明村与清村,形成了“八月十五月儿圆,石榴月饼拜神仙”的民风民俗。”
女主持人:“博览古今,历朝历代,各村各店,潜移默化,自发形成的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耐人寻味、方兴未艾;从而产生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让人称奇道绝、叹为观止。”
男主持人:“特别是诗歌这种形式,更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笔下生辉、琅琅上口、字字珠玑。”
男主持人:“经过刚才,一而再,再二三的修改,现在这种游戏规则,虽然简单直接,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家雁行有序,循次而进,倒也是别有一番风趣。”
女主持人:“还有,对于在今天,作诗吟诵石榴的公子,我们石榴山庄,礼尚往来,以石榴相赠,每位五斤。”
男主持人:“斗诗会后,舞台前边,我们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在此等候,请所有留下诗作的来宾,登记自己的家庭地址等等信息。”
女主持人:“好了,那么有请各位公子,进行第二轮的作诗吟诵。还是先请唐村的某位公子。”
“我是来自唐村的李商隐。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 颊一千年。”
“我是来自宋村的周紫芝。絮尽柳成空,春去花如扫。窗外枝枝海石榴,特为幽人好。密叶过疏篱,薄艳明芳草。剪得花时却倚栏,楼上人垂手。”
“我是来自元村的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我是来自明村的荪谷。五色丝针倦绣窠,玉阶新发石榴花。银床冰簟无余事,尽日南园蛱蝶多。”
时间仿佛到此,嘎然而止一样,明村过后,竟然没有人再出来作诗。
男主持人担心冷场,便提醒到:“下面,轮到清村了,哪位公子出来作诗?”
可时依然没有见到有人出头。
陆续地引来一些观众的言论声。
“看来清村已无诗人。”
“刚才清村那位,作诗给作文章一样,说了一大堆。我就觉得,诗在清村消逝了。”
“清村文采不行。”
“清村正施行文字狱,文人没落。”
各种闲言碎语,立即铺天盖地而来。
闻听“文字狱”三个人,立即听到一声:
“大胆!何人如此大胆,敢说我大清村文采不行、文人没落,什么‘文字狱?’”
言罢,一位中年男子,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到台前,面向观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