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里,孙艳英很紧张。
手心里全都是汗,整个人的背脊都是绷直的。
可想到家里的女儿,又想到前夫冷冰冰的一张脸。
孙艳英咬了咬牙,跨出了第一步。
先找的是个和她很熟悉的客户,年龄六十多的老先生。
当教授的,以前在大学里教书,后来因为眼睛不太好了退下来。
孙艳英对这种客户都是很细致的,每次买东西都仔仔细细地帮着对方看商品的信息,半点不耐烦也没有。
久而久之,李教授也就认准了孙艳英,还问过孙艳英从她手里面买东西,小孙有没有钱拿。
有的话他就多买点。
孙艳英不是销售,拿的是固定工资。
即便这样,李教授还是愿意从她这边买,觉得孙艳英服务仔细又认真,还专门和大经理夸奖过孙艳英。
因为两人很熟悉,对方又碰巧要买台电视,孙艳英才敢上去搭话。
李教授一听价格,再加上不用票,想了想道:“那你领我去看看货,如果可以,我就从你这边买。”
孙艳英和对方约了时间和地点,一路把老先生送到商场门口。
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万事开头难,孙艳英有了这个好的开端,胆子也大了起来。
一开始还要打好半天腹稿,在心里排练良久才敢说出去。
等后面胆子大了,状似随意地直接说一句有个亲戚是厂里工作的,刚好有一批电视货源,不用票价格也低一点。
都不用往下说,多半是心动的。
这也证明了姜舒梅的眼光。
孙艳英的经理不是走后门进来的,是实打实从顾客那边积攒的口碑。
不过一天时间,十几台电视就许出去了。
孙艳英明白了,其实这年头私底下贩卖货物根本不稀奇。
好些厂里有资源的人都这么干,更有些倒爷手里有从各种渠道拿的货。
这些事老百姓心里门清,根本问也不问货从哪来的,只要东西是好东西就行。
电视机当然没问题,里面稍微有点损坏的零件姜舒梅都换了。
还有些走线不合理的,姜舒梅顺手就给改了。
她以前的公司旗下各种电子产品,有做手机的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电器。
未来的高科技产品,哪一样不比这些复杂。
真正是小儿科。
姜舒梅敢打包票,从她这边买回来的电视,甚至比原厂出来还保质呢。
当天晚上,孙艳英那边的客人就从赵顺子临时找的房子里把电视抱走了。
姜舒梅立刻把提成给了孙艳英。
每台电视三十多元的提成,今天算下来就接近五百了。
抵得上孙艳英一年的工资。
一张张大团结拿到手里,孙艳英的胳膊都在打颤。
姜舒梅还要和她握手。
“孙姐,您这边的客源稳定质量又高,以后咱们合作的机会还有很多。”
有一就有二,在姜舒梅眼中,孙艳英其实很适合做生意。
耐心好,做事又爽快利落,身上天然就有种能让人信任的光环。
姜舒梅觉得比起在国贸大厦,对方或许更适合出来单干。
当然这话她直接说出来,对方未必会听。
现在供销社的客人渐渐没以前多了,国贸大厦的客人却不少。
还能红火二三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