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讲。”
“你说,何为胡虏?”
有了之前的对话,崔旺明白,王耀口中的胡虏,就是代指大夏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甚至包括问这个问题的原因,他也基本上猜到了。
所以,早有准备、胸有成竹的崔旺道:“陛下,所谓胡虏,按照过往常规的理解,就是以长城为地理分界线。以北是胡虏地界,以南则是中原。
假如,讲得再深一点,就要谈一谈……”
说到这,崔旺伸出右手食指,指了指天。
崔旺再道:“降雨。具体来讲,是平均下来,每一年的降雨量。胡虏之地,由于降雨不足,老天爷不赏饭吃,种不了农作物。因而,只能依靠放牧为生,人口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一点,和我们大夏截然不同。
假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那几乎无法统治这片区域。因为,就算往这片草原上移民,派一群大夏人过去居住。时间一长、岁月一久,他们也会变成‘胡虏’的。”
此话一出。
王耀连连点头,显然很赞同崔旺的说法。
随后,王耀问:“那你有办法破解么?”
“回陛下,您先前在大夏全境推广的基础义务教育,在臣看来,正是破局的关键。只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需做一些变动调整。
眼下,臣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不过……实践出真知!臣希望,能亲自去到北方草原,去瞧一瞧、看一看,回来再和陛下,叙述完整的方针。”
“好。”
对于崔旺的要求,王耀答应了。
待时间再过去一个月,崔旺从北方过来,向王耀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虽然北方游牧民族流动性大,可说到底,还是靠天吃饭的,而一年下来,降雨丰富的地方,总还是有那么固定的几处,大夏可以在这里建立站点,收取税赋。
对!
衡量一个政权对一个地方的统治力,可以收取的税款多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这样做,可以让老百姓们,对大夏有归属感、敬畏之心。
当然,收税的根本目的,是大夏可以用这笔钱,做一些统筹规划、基础建设,以应对各个地方的不时之需。
比如天灾人祸等,完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游牧民族一般是以一小股一小股的部落,放牧为生的,大夏可以在每一个部落中,按照人数比例,安插一到几个教书匠,跟随他们一边放牧,一边教书。
效果多半是比不过中原地区的,可至少也能增加他们对大夏的认同感。
三、王耀推广过的新型农作物——土豆、红薯,在这草原之上,多半也是可以种植的,需要普及开来。
如此,这里的人们,就变成了以放牧耕种,两种混合方式为生。
长此以往,可降低人口的流动,增加其稳定性。
四、北方的游牧民族,绝大多数有图腾崇拜,比如说,狼族的狼神,包括过去一系列覆灭了的,或者只剩极少数人生存的边缘族群,他们十有八九都有。
基于此,可以宣传,大夏的每一任皇帝,都是他们图腾神灵,在人间的转世身。
乍一听,貌似特别鬼扯。
可三人成虎,久而久之,这也会成为大夏,统治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重要基础。
上述四条,王耀都很满意,自然选择了全部应允。
然后,王耀委派崔旺,亲自去北方草原监督、推广、实施五年时间,等取得一定成效,再将其调回洛阳,并授予他礼部侍郎一职。
既能升官,又能为大夏建设出一份力,将来,说不定还能在史书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崔旺是欣然接受了。
就这样。
同化北方草原的进程,正式开始了。
正当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
没过太久,又出事了。
这一次,并不是大夏,而是……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