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收到的消息是,王铄失踪了。他们没心思去找王铄,却不想马上审案,因为科举在即,审案势必会审出王铄,一个进士涉案,朝廷脸上不好看,刑部强审此案,就等于是在科考前,打礼部和吏部两个大部的脸。王铄中了进士,还没有安置,正在候缺,此时既归礼部,也归吏部管。
所以刑部打算科举之后再审此案。
刘知易也懵,是因为他知道这件事不能公开。他公开质疑汴媪之死有疑点,只是希望将案件放在阳光下审理,让幕后势力无法强行干涉,一切都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至少表面上会有顾忌。可是刘知易并不想把王铄顶罪这件事暴露出来,因为一个进士涉案,马上就会将这件事彻底激化,让幕后相关各方,不得不进行一场对决。
连围观的吃瓜群众都一瞬间晃神,之后是更加兴奋的吃瓜激情,纷纷喧哗起来。这瓜太好吃了,一个进士竟然牵扯进来。
果然刑部尚书神色一变,严肃到了极点,他太知道,一个进士卷入案件,还是在科考之前,会引起多么大的震动。
大喝一声:“肃静!”
一拍惊堂木,顿时没人喧哗了,再喧哗,就该吃衙役的水火棍了,不会被打板子,却会被打出公堂。
接着刑部尚书质问徐介:“徐介,你所言属实?”
徐介道:“王兄假扮楚儿,就在牢中,大人一查便知。”
刑部尚书黑着脸点头:“查是一定要查的。本案有新的隐情,本官宣布暂停审理,改日再审。有关人等留下,无关人等退堂!”
说完,衙役们开始赶人,围观群众都被赶出去,然后关上了公堂大门。
公堂变成了私堂,显然有私下的话要说了。
“来人。去传楚儿上堂!”
审案并没有结束,三堂会审,刑部三大佬都在,金吾卫还派出了一个将军,今天这个案子必须了解。
只是此时麻烦了,凶犯不在,关在牢里的竟然是他们之前以为涉案其中,逃走的进士王铄。刑部尚书此时心中已经再骂娘,骂手下那群人尸位素餐,这样重要的案子,凶犯竟然是个假货,这传出去,是天大的丑闻。而且还是一个进士,一定会传出去的,甚至会写进史书。他这个人丢大了。
片刻之后,当一个艳丽的女子被带到堂上,刑部尚书马上明白了缘由。眼前这个女子,怎么可能是一个进士?
如果不是徐介说出来,刑部尚书绝不会有半分怀疑这不是楚儿。
刑部尚书的眼睛蒙上一层清光,刘知易知道他在用法眼查证,随即露出疑惑神情。刘知易自己试过,他的法眼完全看不透,可他才是七品进士,跟尚书的法家修为天差地别。见到刑部尚书的神色,刘知易不由怀疑,难道王铄的易容术,连三品法家尚书的法眼都看不透?
只见刑部尚书一拍惊堂木:“大胆王铄,你假扮凶犯。可知罪!”
场中艳丽女子叹了一口气,低头道:“学生知罪!”
尚书皱眉,他知道这个“楚儿”的认罪态度一直很好,抓进来第一天就全交代了。一副只求速死的态度,如果真是楚儿,那还好办,一个贱籍女子,杀就杀了,可现在是一个进士,而且是江南王家这样的豪门子弟,一旦判不好,公私都要得罪。
虽然不是公审,现在王铄当堂认罪,刑部尚书不用多想,按照律法判决就好,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马上道:“协助凶犯逃跑,与凶犯同罪。你可认罪?”
王铄道:“学生认罪!”
这件事不止牵扯王铄一个进士,榜眼谢玄,名相之后的徐介,江南豪富子弟沈权,还有名气极大的太学大才子刘知易都牵扯了进来。
尚书又问其他人态度:“诸位,可有话说?”
刘知易探口气,然后神情严肃的站出来:“学生有话要说,学生以为,王铄无罪!”
什么?
这是一个意外的答案,尚书脸上是疑惑,太学才子,辩法赢过嬴悝的刘知易不该说出这种没水平的话来;侍郎和郎中同样如此。那个金吾卫将军则一脸不屑,闷哼一声。
没人相信王铄无罪,就连谢玄和徐介都露出不解之色,倒是沈权神情轻松。
一直不干涉公堂审案的金吾卫将军说话了:“刘知易,你且说来。本官倒想听听,王铄如何一个无罪法?要是胡说八道,那就是扰乱公堂。”
刘知易深吸一口气,运转法家真气,他要开始真正的表演了。之前他一直收着,束手束脚,因为有私心。他之前只想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能将此案定形成缓刑,最后判一个流放,将来等待大赦天下,王铄还有回来的可能。现在一切都挑明了,他反倒放开了。一切都简单了,他只要努力为王铄辩诉即可,不需要考虑其他复杂的关系。于是他马上变成一个纯粹的法家门徒,如同一个站在法庭上的律师一样。
心境一单纯,刘知易马上发现,王铄并非没有生机。虽然他在行为上,帮助楚儿脱罪,心中也存在帮助楚儿脱罪的意图,主观客观一致,似乎铁案如山,但他真的有行为能力吗?
一个没有行为能力的人,即便犯罪,也不用承担罪责。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尤其在讲究仁道,被儒家礼教渗透的封建社会,更是如此。
刘知易决定从这个缺口下手辩诉。
开口道:“在下想问王铄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