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镜头的移动,直播间众人得以一窥崇陵地宫第一道石门的全貌。
拱券之下整座门楼高约五米多,整体为青白石料雕砌,顶部宫门式屋檐,表面雕有精致的瓦脊,一片片瓦片错落有序,一行行铺垫自上而下层层叠叠。其下有四个门簪,竟然排列门梁之上。两侧宽阔的门框底座为须弥莲花基座,分别雕有花瓶,花瓶之中各插一束石花。
两扇厚重的石门上分别雕有精美绝伦的佛像,门缝边缘各有两只兽首铺首衔环。
“兄弟们,你们看”
系统将镜头对准右侧的石门:
“此刻呈现在咱们面前的就是之前说的八菩萨之一,文殊菩萨,又称文菩萨”
“民间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眼前这石门雕刻的文殊菩萨是脚踏莲花座”
随着镜头缓慢移动,众人看的真真切切,但见这座文殊菩萨脚踏莲花座,乘袅袅祥云,他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衣带飘飘身后**环绕,显得无比庄严。
“这雕塑,就很哇塞,主播你弄出来吧,我出十万”
“卧槽?十万你就想拿下?不知道是犯法的吗?”
“主播别听他的,我出五十万”
“我出一百万”
“不好意思,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谁要是跟我争抢,我就报告警察叔叔,希望楼上的你不要不识抬举,要不咱们线下磕一下子”
“.......”
“是不是玩不起,居然耍赖!”
......
系统:.......
你们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吗?
“好了,说正事”
系统脑壳疼,移动镜头对准文殊菩萨的头上的帽子:
“传统佛像的文殊菩萨造像为五髻,当然也有一髻、六髻、八髻等”
“髻是什么?”
人们听的一脸茫然。
“髻:中国古代汉族女子将头发挽结于头顶的发式。也称结、玠。”
“据考古资料研究可知: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不分男女一般都将长发散披在肩上。以后,随着劳动生产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加,感到长发散乱颇有不便,就用绳带系束,以骨簪插别。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后期,人们也还是如此处理头发。
而到夏商时期,人们开始以梳辫子来装饰自己,直至春秋战国。但男女之间的辫子略有差异。
此后,女子开始挽髻于头。根据古书记载:“乃自我始祖黄帝制作衣冠以来,隐蔽形体,仅露首面,扑朔迷离,莫可辨识。后圣知其然也,乃命男辫女髻,以便一目了然,诚法良而美意也。”
《礼记.曲礼篇》注中,有女子许嫁则十五着笄,未许嫁者则二十着笄的记载。“笄”,原是梳髻盘头发用的簪子。“十五及笄”,也就是说女子十五岁就算是成年了,可以梳髻插簪,可以出嫁了。”
“而佛陀头上的呈盘曲状发髻为佛髻,读音为fó-jì。”
“唐·李商隐《镜槛》诗:“仙眉琼作叶,佛髻钿为螺。””
常见的五髻文殊菩萨,五髻代表了五种智慧,总共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为:
一、法界体性智
二、大圆镜智
三、平等性智
四、妙观察智
五、成所作智
“这五种智慧又对应的是五方佛。”
“第二种说法,五髻所代表的五种智慧为:”
一、法界体智
二、大圆镜智
三、平等性智
四、妙观察智
五、成所作智
“但是”
系统话锋一转:
“大家看,石门雕塑的文殊菩萨是戴帽子的”
众人仔细观看,果然画面中的文殊菩萨头戴一顶帽子,帽子形状与唐僧头上的帽子一般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