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一家子14口人到明年夏收就几百公斤精粮,剩下的缺口就要靠粗粮和野菜来填了。
还好赵宝珠家里手艺人比较多可以打牙祭,不然日子太难熬了。
种地么还是得种经济作物才行,真靠着那几亩地种粮食,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一年到头都添不了新衣吃不上几次肉。
明年要是能在种地之余,给自己兄弟找个副业做那就更好了。
交完税,这秋收就正经完成了,至于卖出去的粮食等过段时间再说,反正家里暂时还有现钱不急着卖。
现在更着急的是要捡过冬的柴禾了,南方的冬季湿冷湿冷的,不管穿多厚的棉衣,那湿气都像能随着空气进入人的骨髓一样。
尤其是现在的地面还是黄土直接夯实的,那水汽蒸发上来跟坐水牢似的。
是以南方过冬少不了火笼,人要烤火衣服,棉被要烘干,这些都少不了烧火。
而农村烧火就要柴禾,秋季干燥又正是好弄柴火的时候,等入了冬这柴禾水分多难燃又多烟的,烧的不爽快。
是以这几天空开手的赵家人都出门去弄柴禾去。
赵家老大临出门时因着有人找过来看病就没出去,一起留下的还有赵父。
赵母自从有了孙子后是不上山的,就在家带几个猴子就够她忙活的。
因着今天几人商量好了要干一票大的,所以结伴去了另一边比较密一点的南山。
这座山因为离得比较远又稍微高一些,难爬也没什么精贵东西,赵宝珠的茶山就是落在这上面的。
除了几个艺高人胆大的没人去那,所以柴禾比较多还大很经烧,所以赵家人经常凑在一起过来,一弄就是一天。
弄了差不多一车就派人轮流送回家,卸在院里,等过两天有时间了再慢慢劈。
反正往年都是这样,一年弄两次,一次弄个3、5天。
平时还有大强子他们从后山拖回来的细柴,这么加起来就够烧一整年了。
深秋的天色已经慢慢开始变短,只要太阳下山不到一小时天都能黑透,要是下雨天的早晚那更完蛋,得翻出薄棉袄出来才能御寒。
赵家人的衣柜里就三种衣服:夏衣、薄棉袄棉裤、厚棉袄棉裤。
其他衣服不常穿所以没做,现在是人多布料少,还都不富裕,就只能赶着经常要用的做咯。
起码这样家里人各个都能多两套换洗得衣服,可比面子实惠多了。
等到隆冬时节最冷的时候就将薄棉袄穿在里头,外面再罩个厚棉袄,烤个火就能对付着过完这个冬天了。
这天,赵宝珠和自家自个小侄子一边将自家兄弟劈好的柴搬到柴房码放整齐。
得空就帮自家爹整理下药材。赵宝珠手上干着嘴巴也不闲着:“爹,明年你不是说咱家还得开两亩荒地吗,要不种棉花吧。
咱家的御寒用品用了好些年,该换了,自己种棉花还能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