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度化他人,谈何说起?”
“苏公子不觉得你这话太空泛了?”
宋颖黛眉微蹙,精致的容颜上流露出一丝不悦:
“说来说去,到底度人要怎么个法子来度?”
“有缘人又怎么知道有缘无缘?”
“我时常听人讲说佛经,却总觉得迷惑,百人来有百种不同说法,听起来就像是在讲妄语。”
苏浅雨并不觉得奇怪。
佛道两教,本就有不同派别,彼此立足点不同,各自造论解释经典,偏偏又能自圆其说。
若真的找上一百个大小不同的流派来询问同一话题,确实有可能会出现上百个不同解释。
这就容易使人疑惑了。
“别家的说法,自有别家的道理,我未曾深入了解,不敢妄下断言,但就我个人而言,么有对你说说我的理解。”
“我所谓度化有缘,是立足宿世因果,不单单是三世,而是过去无始劫以来,所有与我曾有过因缘者。”
“只要有毫发善缘,我便能以我神力,于此世与其相遇,随其根性,加以点拨,令其走上正道。”
“这便是有缘了,善缘我能点化,恶缘我能转化,一并引导,令其归入正道。”
“正道非是旁的,了脱生死,证得无极,不受轮回就是正道。”
“至于怎么算作已度化·······也不需要别的,只要引发其人向道修行,超脱轮回之心,便算已度。”
苏浅雨叹道:
“无始劫以来,众生沉沦苦海,轮转不休,朝生而暮死,即便侥幸暂脱轮回,却因不得正法,沦入旁门左道,如立板走丸,不久又堕轮回。”
“此皆是因业力所迷,不明自家本来面目,我令其发心修无上道,趋入超脱之门,这边算是已度。”
“所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不外如是。”
“欲求超三界,脱五行,免轮回,跨苦海,终究还是得靠自家苦功。”
“我所谓度化,便如有迷路人,误入险道,不辨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我安抚其心,引入正道,指点前路,令其避开种种毒恶猛兽,提携接手,以我神力帮扶一段·········但归根结底,这路,还是得自家走下去。”
“原是这样,这比喻很是生动,我明白了。”
宋颖笑了笑。
“既然你这样说了,那我再无疑问。”
“你既然要度她,那自然是不能眼看着她被人带回去,做个没有自由的宗女了?”
不等苏浅雨接话,她继续说着:
“你可知道,她出身说来也是坎坷。”
“其母卑微,不过是秦王府上养着的一名琴女,世代为奴,因得罪方妃,举家被打发出府。”
“其母出府后,得秦王暗中关照,不久诞下一女,便是小溪,后来一直不曾接回府上,只是养在外宅。”
说到这里,宋颖略一沉吟,猜测道:
“秦王此时并无子女,假使此时降生的是一男子,或许会被接回府上也未可知。”
“毕竟,秦王曾四处寻访知名高道,广做法事,求生一子,然而终究徒劳无功。”
“如果她是男子,或许会有不同的结果。”
“可惜,世事没有如果。”
苏浅雨继续出言道:
“生男生女,并不由人,自有天数。”
“鬼神虽可干涉,但亦有限制,也必须按照福缘气数来,断然不能违背因果。”
“秦王当是命中无子,无此福,或有此福但因旁事作孽而折去,不从根源上求解,单纯依靠僧道法力无济于事。”
“命中无子,是大因果,非同小可。”
“命中有子就一定会有子,因为这是因果,如果没有罪大恶极是不会改变这个结果的,但是邪淫和其他恶业会决定这个子的贤愚,善恶。”
“凡夫之人,身在红尘,若求子不得,很大可能是宿世的因果成熟,导致今生无子。”
“若有众生,从生至老无有儿子,孤立独存,何罪所致?”
“以前世时坐为人暴恶,不信罪福;百鸟产乳之时,齎持瓶器,循大水诸,求拾鸿、鹄、鹦、鹉、鹅、鴈诸鸟子卵,担归煮噉;诸鸟失子,悲鸣叫裂,眼中血出。故获斯罪。”
“因为前世曾断绝旁人之子,此报于今生受报,也该当无子送终。”
“当然,因果是非常繁琐复杂的,许多善恶因果聚合在一处,这种罪业影响你无子,但或许有旁的业稍稍化解这罪业影响,这才得了一女。”
“但即便如此,小溪也是自幼远离父母,孤苦伶仃,这又是骨肉分离报。”
“骨肉分离报,一般出现在网捕生雏者身上,有现世即报,也有来世再报·····我猜秦王是现世报,他是不是经常喜欢打猎,张网捕捉野兽幼崽?”
宋颖回忆了下,缓缓点头,带着几分忐忑:
“印象里······这位王叔似乎,确实经常打猎。”
“有没有张网捕兽我不好说,但他带着兵马入山,每次都有一两千人。”
“一次入山围猎就是十天半月,猎到的猎物成百上千,得拿大车进山去运,自家分分还有多的,就分到各家的,连我幼时也曾得到一只毛色纯白的小狐。”
“年年都有那么几次围猎,想来没有少捉得禽兽幼崽。”
“这就是了,秦王父女分离,便是骨肉分离报。”
“他令旁人骨肉分离,自然他也得受骨肉分离之报,这因是他自己种的,自然得这种果。”
苏浅雨斩钉截铁道:
“从一个人的际遇,就能大致推断他的三世因果,因为任何果报必有其因,有什么果就是什么因。”
“害死别人子女,令别人孤独终老的,自然自己膝下无子,无人养老送终;使旁人骨肉分离的,自然自家受骨肉分离的报········这因果是很清晰明白的,有什么值得怀疑呢?”
“秦王今生得以显贵,料想也是宿世积攒而来的福,但从你先前所说,我断此人不知体恤,并无仁心,恐怕不懂得惜福培福,只知道一味造作恶业,自败气运,他的下场恐怕不是很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