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顶点小说 > 海魂 > 初战功臣-“皇帝”级航母

初战功臣-“皇帝”级航母

《松江海军军备条约》还在谈判阶段的时候,日本开始动工建造第一艘试验型航母——“凤翔”号,并且在谈判的最后阶段下水,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正式”航母。同一时期,美国的“兰利”号,英国的“百眼巨人”号等等航母纷纷出现。

帝国海军没有立即加入到航母的建造行列中来,直到《松江条约》签署之后,廖汉翔加入帝国海军,成立帝国海军航空兵之后,发展航母才被正式提上日程安排。而当时,德意志帝国与波斯帝国都有自己的航母计划,波斯帝国已经在着手建造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哈桑”号。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达成协议,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参加“哈桑”号的试验与飞行训练,双方共享所获得的经验,而代价是,唐帝国每年向波斯帝国支付25万的训练使用费用。

到06年(公园1924年)时,帝国海军已经对航母产生了重视,而且当时帝国无一艘航母,而其他各列强都在争先建造新的航母。更重要的是,日本正在将两艘战列巡洋舰改造为航母,美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列克星敦”级)。唐帝国海军加快了在航母方面的投入。同年年底,海军向四家可以承建航母的造船厂下达了招标书,要求四家造船厂必须在07年中期拿出设计方案来。

首先退出的是广州造船厂,当时广州造船厂正在建造“尊严”级战列舰,无力再承担大型战舰的建造工作。另外三家造船厂(大连,威海,江南)在07年5月份都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而当时负责航母的建造审议工作的正是廖汉翔将军。

大连方案首先被否决了。当时大连造船厂正在完成“快速”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工作(帝国海军在一战后的第一种战列巡洋舰,后来被放弃,用多余的吨位建造了后两艘“尊严”级战列舰),因此提出的方案是在“快速”级的舰体上建造航母,排水量达到了33000吨(正好在限制范围之内)。

从总体上看,大连的设计方案是最强大的,可也是最无法满足“航母”标准的。这一设计方案保留了战列巡洋舰的装甲防御,甚至保留了主炮,在舰岛前后安排了三座双联装360毫米主炮。同样,这也限制了航母的载机数量,33000吨的舰体里,竟然只能装下40架战机,这显然无法满足廖汉翔的要求,也就第一个被淘汰出局了。

当时,如果廖汉翔选择了大连的方案的话,那么帝国海军就将拥有一级类似于“列克星敦”的航母,与日本的“赤城”性能差不多的航母。只是,从一开始,廖汉翔就决定不用改造的航母,要用全新的航母。廖汉翔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除了改造航母难以完全满足性能要求,经费昂贵之外,还可以避免与海军舰队争夺主力舰的建造能力,也就绕过了海军内部的阻挠。实际上,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当时,如果航母的建造影响到了主力舰的建造工作的话,那么航母就有可能下马!

威海的方案第二个被否决,原因只有一点,威海提交的是类似于“凤翔”这样的小型航母,是带有试验性质,不具备强大实战能力的航母。当时,帝国海军的第一批航母军官,飞行员(这批飞行员后来都成为了海航的教官)已经去波斯帝国,在“哈桑”号上完成了训练,帝国海军不需要试验型航母,要的是真正的舰队航母。

最后,只有江南造船厂提出的方案获得通过,而这就是“皇帝”级航母!

“皇帝”级航母的设计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从06年立项,07年完成初步论证到18年正式下水服役,经历了整整12年!相对而言,在当时,甚至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没有任何一型战舰经历了如此长的论证设计工作!

最初的设计方案类似于日本的“赤城”号航母(实际上,当时帝国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对帝国的海军工程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航母采用了上下两层飞行甲板,下层飞行甲板直接连接后面的机库,供战机起飞,而上面的飞行甲板则供战机着陆。显然,这种设计带来的弊病远比好处多得多。因此,在07年年底,整个设计方案被推翻,海航(当时负责航母的是海航,而不是海军司令部)要求江南造船厂必须拿出新的方案来。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