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陈琼在联合办公室写的东西落到宋宪手里的过程有点曲折,但是以陈琼的智商,在看到宋宪递过来的纸上写的题目之后就已经大概猜到了过程,于是差一点起跟宋府尹说“打扰了”。
要说起来,陈琼当然是愿意造福社会的,所谓无农不稳,只有让人民群众吃饱了饭,他们才会胡思乱想,相互争吵,而不是万众一心地铤而走险怼朝廷。
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论贤愚都希望自己治下子民能吃饱饭,这都是基于现实理由的。而且陈琼有理由相信,吃得太饱有降智的作用,是好是坏全看引导。
陈琼既然能写出这些东西,当然是愿意推进农业改革的,然而麻烦的是搞农业的成就感明显不如做工业强大,偏偏还特别消耗时间,陈琼当时的想法就是以农业合作社为基础,自己给他们指出目标以后让他们有针对地分组慢慢摸索,然后再根据收集上来的数据有计划地进行调整。总的来说还是前世做实验的那一干法。
然而这个基础在他离开蜀川之后就消失了,陈琼都不用开口尝试就知道给宋宪再借俩胆子他也不敢让自己在苏州弄农业合作社。
在蜀川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刚好是秋粮开始收获的季节,农民们有时间,同时又对粮价最为焦虑;做为蜀川最高统治者的高勇军旅出,对人命的数字不那么敏感,又因为秋税的事和蜀川士绅关系紧张,做为蜀川内最强战斗力的神策军按兵不同,高勇甚至还将吴叔拔给陈琼使用,这才让陈琼有机会掀起土地改革的风潮。
即使是这样,高勇都没敢让陈琼把农业合作社继续推进下去,可见这件事的冲击力有多大,宋宪一没有高勇的胆识气魄,二没有高勇和皇帝那么好的关系,只怕陈琼刚一提出要推行土地改革,现在还一脸切的宋宪就要大叫着“惹不起”自己辞官跑路了。别人办错事最多掉脑袋,陈琼这件事弄不好是要诛九族的。
而且根据陈琼到江南道这段时间的观察,正因为江南农业资源的开发水平有限,所以土地兼并程度很一般,农民生活水平低主要是因为农业技术不行,受人盘剥的况并不严重,这一点和蜀川农村三分天灾七分**大有不同,所以在江南道搞土改其实未必能得到蜀川的效果,这种况甚至会影响江南工业化的发展。
英国人当年搞工业化的人口基础来自于纺织业冲击下产生的大量破产农民,江南道的农民虽然过得不怎么样,起码大多数人都是有地的,甚至很多地方荒地多得种不完,这种况下你想把人拉出来务工得先和农业社会的传统思维干一架,陈琼不觉得没有农业合作社做基础,自己能打赢这一仗,他总不能把反对的都杀了,再说还有沉默的大多数难以处理。
于是在江南道搞工业化的事就变成了一个圈,农民没兴趣搞合作社就没办法集中有限的农业资源,集中不了资源也就提高不了农业单产,解放不出剩余人口,没有剩余人口也就没人参加工业生产,没有工业生产,农民看不到工业的好处,当然也就没兴趣参加合作社,更愿意安于现状。
还别说,陈琼觉得这个圈画得还圆,没看到就连织造坊的于二档头都对扩大生产聚敛财富不感兴趣吗?佛系生活可不是只有高房价的福利社会才会出现,原始社会照样有共、产主义。
所以在宋宪奉上锦盒请求指点之后,陈琼随手翻了一下手里的纸张,速度快得就像是学会了量子阅读法。借着这个机会,他在肚子里组织了一下词语,向宋宪说道:“府尹可知此事难处何在?”
宋宪一呆,心想办这事还有难处?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哪里还能更难?
霍斯在旁边咳了一声,向陈琼拱手说道:“陈侯大才,我等唯仰望而已,还请明言。”
陈琼叹了一口气,向宋宪说道:“天生五谷,各守天时,蜀川与江南气候不同,土壤成分也不相同,我在蜀川的经验不可能照搬出来,所以这件事只能因地制宜,府尹可知这江南最适合种植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