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臣建议朝廷再次派遣使者出使东吴,一者向东吴告大行皇帝丧,二者向东吴提出抗议,迫使吴人召还刘阐。”
一切铺垫完成以后,诸葛亮向刘永提议复使使吴。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刘永以前就相信这句丘吉尔的名言,现在他更加确信。不过虽然和东吴表面兄弟,你表我,我表你,但在失掉荆州,夷陵惨败,名将凋零,国力极具衰弱的蜀汉继续选择联吴抗曹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知丞相准备遣何人出使东吴?”想都不想,刘永就同意了诸葛亮的提议,并且询问他合适出使的人选,相比于诸葛亮、邓芝和东吴打的交道,初登大位的刘永毫无疑问属于彻彻底底的外行。
“黄门侍郎费祎素来机智敏睿,可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襄阳董恢善言谈,有辩才,可为宣信中郎副祎使吴。”诸葛亮心中显然早有人选,直言答道。
猛一拍大腿,刘永翻然醒悟,史书的记忆和现实在脑海中交叠重合,前世读《蒋琬费祎姜维传》时他就疑惑“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一句,为什么因为诸葛亮南征归来,就要派遣费祎使吴,现在他明白了,费祎此行是为了解决刘阐的问题。
“费君早在昭烈帝时便出使过东吴,熟悉吴国,董休绪(董恢)亦乃辩论良才,丞相之策实乃上上之选,朕看可行。”刘永侧首看侍立殿上的黄门侍郎费祎,点头赞许,微笑着说。
见天子无异议,诸葛亮回头和大鸿胪何宗交换一计眼神,复对刘永道:“那臣这就让大鸿胪准备聘礼、文书,择日便让二使启程赴吴。”
大鸿胪,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掌蛮夷君长、诸侯王、列侯的迎送、接待、安排朝会、封授、袭爵及夺爵削土之典礼。处理和为一方诸侯的东吴有关的事物正是大鸿胪的职责。
这边,诸葛亮禀奏完就起身准备率领诸人告退了,刘永却伸出手朝诸葛亮虚按了一下,“诸卿可先离去,丞相请暂留一下。”
面对刘永突然留下自己,诸葛亮没有丝毫意外,今上即位之前,他就听闻鲁王颇有抱负,好读书,善击剑,能骑射,才一即位遂下诏减乘舆服饰、后宫用度,以及停罢靡丽无用之物。
不同于先帝的平庸无为,大臣奏请什么才做什么,今上主动出击,俨然想要大展拳脚、有所作为的一代雄主风范。
虽然不意外,但诸葛亮的心境依然受到一些影响,如果天子提出让他归政的意思,他当然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昭烈帝将这份他们共同建立基业托付给他,无论如何他都要保全这份基业。
但如果拒绝,以今上的性子,势必造成君臣不睦,朝廷中分,那兴复汉室的理想也就破灭了。
诸葛亮正心绪有些扰动地坐在大臣首列的位置上,御榻上刘永已经说话了,“凡国之将兴,在于用人,昔大行皇帝即位,丞相开府治事,领州职,举蒋琬茂才,辟杜微为州主簿,可谓举贤任能。今朕即位,想用测试的方法考察尚书台、州府、蜀郡郡府的书佐、佐吏、少吏和斗食,视测试成绩擢其前五名为郎吏。也好展示新朝新气象。”
刘永说出了自己谋划一晚的计划,却发现诸葛亮凝神锁眉,竟然呆坐住了,好似突然想到了什么关键问题。
“丞相?”刘永小声叫诸葛亮。
没有反应。
“丞相?”刘永故意拔高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