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等到了第二场艺馨社相声演员快要上场了,剧场内的观众还都在议论着上一场的表演。
“别说他们这个相声真不错,听着轻松好笑。”
“是啊票价也不贵以后真的能常过来。”
“我觉得还可以再看看,万一别人的演出都一般呢。”
“嗨你这话说的,那看连续剧不还有广告呢嘛,节目总有的好的坏的,起码我觉得就这一场的节目就值回票价了,刚才内小子嘴皮子可是真溜啊!”
“是啊我也喜欢,还特别搞笑。”
“明天是没演出了吧?下周我还来!”
“嗯我也来!”
……………………
……………………
人都说潮流是个圈,绕着绕着就又会有复古风的出现。
经过了这么多年国外千奇百怪文化、思想的入侵,虽然整体的观众依旧沉迷其中,但也有少部分的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怀念起了以前自家传统的东西,这本就是规律。
雅的听多了,大家就爱听点看点俗的娱乐的,娱乐的俗的看多了听多了,大家就会爱追求一些雅的,门槛高的。
不管是曲艺还是音乐、电影、就连房子品味都是这样的,以前人们爱用欧式建筑,法式建筑风格,现在呢喜欢实木的中式、新中式风格。
曾经的四九城人还都舍弃四合院追求住大楼房呢,现在要真有一个四合院…………那真是几套大楼房都不管换。
曲艺也是如此,曾经八零年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很匮乏,基本上还是以听广播为主,电视的普及率虽然相对比较低,电视台较少,只在固定时间有着几个固定的节目
所以那个年代的曲艺还是比较火的,诵说类的相声、评书、快板书、山东快书之类的,鼓曲类的京韵大鼓、西河大鼓都有着不少的受众。
后来央妈还曾经推出来一个专门展示这类传统艺术的节目叫曲苑杂坛,在一段时间内也颇受好评开头曲就是:
“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苑杂坛~”哪个。
但是到了21世纪之后,别管是网络还是手机的普及,明星的地位迅速升高,堪称畸形的追星风潮在全国弥漫。
虽然正能量的价值观大家都有,但是大多数人都得承认,慢慢的社会风气已经是在向一个娱乐至死,流量为王,笑贫不笑娼的地方倾斜了。
别说门槛比较高的曲艺了,就是连电影台,连央妈甚至春晚的影响力都在逐年的削弱,都得向流量明星、国外明星和网络热点低头,才能保住每年的收视率成绩和热度不要太差。。
至于曲艺更是逐渐的就消亡到了好几十种,很多曲种无人继承,随着老艺人去世带进地下,曲种自然也就亡了。
但还是那句话,人挪死,树挪活,没人守着传统不行,但光是守着传统不变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