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八月也很炎热,空气中一丝风都没有,王大妮趁着农闲给孩子们织毛衣,织着织着线不够了,于是她想上卖店买点儿毛线。在经过村大院的时候,看到村大院门前的大杨树下坐了好多人,他们在乘凉。她不想过去,心里惦记着毛衣,可忽然听到有人喊:“大妮,过来,咱们商量点事。”王大妮寻声望去,是邻居白小丫在跟她打招呼,于是王大妮走过去,说:“小丫,你也在这里,你们在商量什么事?”白小丫焦急地说:“咱们学校很多学生要转学了,学校好像要撤了。”王大妮一听,立刻急了,说:“怎么可能,学校好好的,孩子上学也好好的,怎么会撤呢?”白小丫也疑惑地说:“咱们学校一共五个年组,每个年组只有十几个学生,甚至有的还不到十个学生,而且下学期还有几个学生要去苹果镇上学,说镇上的学校设施全,教学条件好,学生学得东西多,有条件的都想转过去了。现在这些人都在商量这件事,我们该怎么办呢?”王大妮看了看这些人,都愁眉苦脸的样子,也不知说什么好,她理了一下头发,对白小丫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跟马晓顺商量一下再说。”
到了傍晚,马晓顺从地里种白菜回来,刚进屋,王大妮就说:“晓顺,告诉你个事。”马晓顺边洗脸边问:“什么事?”王大妮边给马晓顺递毛巾边说:“今天我去买毛线,听白小丫说咱们的学校快撤了,很多学生都要转学,平平、安安他们的班级不知道还能剩几个学生,如果走的多了,这学还怎么上呀?”“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马晓顺疑惑地说。王大妮说:“可能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手里都有点钱了,想让孩子接受更好一点儿的教育。”“如果这样,我们也转学吧,班级只剩下几个学生,老师还怎么教啊?学校能不撤吗?”马晓顺无奈地说。“可是那得多少钱啊?别人家一个孩子,咱家两个孩子,花销多大呀!”王大妮充满愁楚地说。马晓顺看着王大妮这么为难,就把她的手拉到自己怀里,安慰说:“别愁,再难也得上学呀,如果学校撤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辍学,我们努力干活,多挣点钱,说什么也要让孩子把学上好。”王大妮倚在丈夫的怀里,眼泪簌簌而下。
八月末,眼看孩子就要开学了,王大妮接到了老师的通知,说学校撤了,教师都转到苹果镇教学,孩子也都到镇上上学。这是好事,因为镇里的学校为了接管好这批转校生,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所有转入镇里的学生都住校,有专门的教师管理,而且住宿是免费的,吃饭都给补助。听到这样的消息,王大妮感到一丝安慰,但她心里还是沉甸甸的,因为孩子这么小去外地上学,她有点舍不得。
开学的那一天,王大妮和所有的家长一起乘车把孩子送到苹果镇第二小学。进了校园,看到校园里花团锦簇,篮球、网球场地整洁宽敞,古铜色的塑胶跑道、碧绿色的操场,心里油然升起一种敬意、理解、和宽容:难怪要转学,这里比起村里的简易小学确实好多了。她带着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宿舍楼,这是新建的楼舍,崭新的墙壁,崭新的设施,崭新的被褥,崭新的床铺,看到这些,王大妮的心感到安慰许多。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又随家长们一起参观了学校食堂,食堂宽敞明亮,饭食干净卫生,营养丰富,猪肉炖豆角、红烧茄子、红烧肉、黄瓜拌粉丝飘着诱人的香气。她走到儿子面前,看到儿子吃得很香,就坐下来问道:“好吃吗?平平、安安?”两个孩子一起回答:“好吃!”王大妮满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