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和吴景路演结束后回了燕京,《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经破了30亿,而郭凡也一战成名;
电影火了,但郭凡这小子却没少被孟轻舟他们几个教训,因为从导演的角度来说,电影中瑕疵不少;
至少在祖风看来,郭凡对情绪的敏感度不如薛晓鹭, 而能力体现在台词把控、整体节奏和一些奇怪的角色行为逻辑上。
空间感和大部分中国导演水平一致,电梯下坠的戏、最后火场逃生的戏根本没讲清楚发生了什么,剪辑的毫无次序感;
对于被冠以“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来说,郭凡无疑是它的关键制造者。
无论是那8000张的分镜图、10000件的道具、75%国内团队制作的特效、7000人的团队协商、统筹,还是电影中的“中国内核”,剧本中的父亲情感, 包括对演员表演状态的调整,郭凡都要最终负责。
而像《流浪地球》这样大体量的电影,国外制作时并不是这样给导演分配工作的。好莱坞工业体系完整, 有着高度精细的分工制度,演员和导演一样,都只是签约雇员,仅有大制片人要对最终成片负责,大部分的影片都是前期筹备已经结束,导演才到片场进行拍摄,杀青就是他工作的结束。
而在《流浪地球》爆火后,郭凡的经历也被人给兜了个底掉;
2014年,参加电影局组织的派拉蒙短期“访学”,在短短五天里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星际穿越》虚拟现实版,见到了《教父》的拍摄底片,参观了《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导演迈克·贝的工作室。
他回来后曾对孟轻舟说过:“局里派我们去其实啥都没说。去了之后我们就明白了,是让我们看到中国跟美国工业之间巨大的差距,巨大的鸿沟。”
当时郭凡的处女作漫改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因独特的风格获得了诸多赞誉,第二部《同桌的你》也刚上院线,最终拿下4.5亿票房, 位列2014年国产电影票房榜第四位。有了作品之后,自然而然产生了社会责任感和对行业的使命感,而在派拉蒙短期“访学”之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巧合的是在此前两个月,郭凡身为嘉宾参加了2014年未来科技大会暨银河奖颁奖典礼,在典礼上第一次见到了之前仰慕已久的刘慈欣,那时他还没有接触到《流浪地球》的项目,仅仅是以粉丝心态前去合影。
老实说拍摄科幻电影是郭凡从高中时期就有的梦想,十五岁时他看了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2》,便立志要拍科幻片,还是先有“造梦”的感性想法,再产生“做导演”的理性想法。
但国内科幻电影的实际情况一直不乐观,好莱坞科幻电影在十九世纪末开始形成雏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探索特效和故事之间的平衡,而国内却鲜有人成功,甚至连成片都没有一部。
青春时期就有的梦想,实践之后获得的知识和能量,再加上一把来自好莱坞标杆的推力,或许是郭凡去实践《流浪地球》的原因。
《流浪地球》始于刘慈欣, 在郭凡接棒之后,他还要与很多人一起跑这场马拉松。
前期筹备期间主要有小说细化、剧本改编、概念图设计等几个方面,这是地基, 郭凡一行人却是“悬”在空中的。
往上说,中影在找过国内外知名导演但碰壁之后,只是想让他来试一试,努力很可能打水漂,往下说,前期很少有人能给予郭凡信任——这样年轻的导演能行吗?
孟轻舟不是是郭凡最初找到的人,他第一个联系的是贡戈尔,两人上一次合作是在《同桌的你》,他饰演一个叫龚兵的小胖子。
郭凡曾说过,贡戈尔的学习能力很强,而这次并不是拉他来做演员,而是写剧本,八个编剧写了一百万字之后,终见雏形。
在此期间bj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王红未及北大心理学教授钟结也给予了非常多的专业帮助。为了完善世界观,编剧团队甚至编纂了一套“百年编年史”。
而让郭凡非常“有底”的剧本设置,来自于他去美国与工业光魔聊特效时对方给予的反馈,在对方表明并不能“便宜点儿”之后,说他们对于科幻的思考很有意思。
一个是我们逃离都要带着地球,带着家的设置,以及我们救援部队人数多达150万人,浩浩荡荡的人冲了出去,为什么?因为其实这是集体主义的表现,集体主义中国人特别容易理解。
我们没有‘钢铁侠’,但是有一个一个的普通人,他们集聚在一起的时候,整体就是超级英雄。
紧接着文字落地为概念图的过程,在最初就让郭凡的合作者张博兴奋。那时距两人上一次合作已经过去两年,当郭凡告诉他要拍摄刘慈欣的作品时,张勃与他一样重燃了儿时对科幻的憧憬,一万座的行星发动机,冰封的bj与上海,太空站、地下城,“这是多么恢弘壮烈的科学幻想!”
更加令人兴奋的,无疑也是最贵的,就是《流浪地球》的特效镜头,美国特效公司一个s级的特效镜头5-7秒就是20万美金,老孟和郭凡在商议之后,决定启用国内特效公司,视效总监丁燕在电影上映之后自豪地表示,两个中国本土的特效公司orangevfx和morevfx完成了将近一多半的镜头。
目前观众的反应是很满意的,而郭凡也非常明白《流浪地球》的特效达不到好莱坞一线水平。“全片2003个镜头,每个镜头改100版很正常,最多一个镜头我们修改了251版。那段时间,他脑子里全是特效镜头,其他事一概都记不住,整个人跟傻了一样,非常痛苦。”
目前全世界内做到最好的就是诺兰的《星际穿越》、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等少数作品,其中加州理工的理论物理学家 kip thorne在与《星际穿越》特效公司合作期间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随后有关可视化黑洞的论文便在科学期刊《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上发表。
《流浪地球》远远达不到这样的级别,在最开始郭凡咨询一位老师:洛希极限距离木星到底有多少公里,老师说他需要跟两个博士生一起研究一个半月来确定这个数字,郭凡在考虑过后,他决定将标准定为“逻辑自洽,不被证伪便好”。
另一方面,特效与置景的精致程度也反向影响着演员表演的真实度,动画片的背景是简笔画,但只要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观众就会关注感情和人,并且脑补了所有的细节。
剧组的美术和特效水平是确定的,演员的表演就要与之匹配,它居于卡通和真实中偏真实的那一个点,而这一点是在拍摄到第五天时,郭凡才想到的,于是之前所有的戏都重新拍过。
回到燕京的第二天,郭凡和贡戈尔第一次来了泰禾小区,同行的还有徐铮和郭韬;
“铮哥,你那囧系列第四部准备的咋样了?”
光头徐将车缓缓驶入小区,沿着已经青草依稀的道路向前开:“正考虑是放在印度还是新西兰,大纲倒是有了,内容还润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