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顶点小说 > 召唤之天下归一 > 第六百七十九章:大封群臣

第六百七十九章:大封群臣

第六百七十九章:大封群臣

天统十年,十月十六日,洛阳,紫宸殿中,邓昇、邓灏、邓桓祖孙三人正关起门来商议事情。

现在薛仁贵正率领伐赵主力大军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按照速度来推算,不用半个月就可以抵达洛阳城,  而今日,就要商量出封赏的章程来,不然就来不及了。

“灏儿,这一次大封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会是朕在位时期的最后一次了,甚至很可能往后都不会再有,  所以对于所有的有功之臣的封赏,定要做到尽善尽美,务求配得上所有人的功绩,让人满意!”邓昇说道。

自邓昇继承邓国王位以来,一共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封赏功臣,一次是登基之初,为了收拢人心,同时那个时候,邓国击败汉国,将岌岌可危的邓国江山从悬崖边上给拉了回来,护国战争,肯定得大封赏的。

第二次就是在十年前的称皇帝的时候,完善了邓国的爵位制度,同时对一众有功之臣大肆封赏。

这一次则是第三次,而且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毕竟这一次大封赏就因为灭亡了赵国,完成了天下一统,  这才进行的,今后再想有这样的大封赏,除非是邓国出现了亡国之危,  力挽狂澜的时候。

一旁的邓灏则是有些为难了,  随着邓国的各种制度日渐完善,封赐爵位也不再像邓昇登基之初那样的随便了,每一次封赏爵位都是有理有据的,这么多年来,唯一一次让人有所诟病的就是邓昇的长女南阳长公主邓芊赐婚春平君罗成次子罗平的时候了。

不过最让人说道的却是在罗平没有任何功绩的情况下,赐爵子爵,毕竟罗成虽然被突然从侯爵提到君爵,但是罗成也追随邓昇二十几年了,一直执掌燕云十八骑,南征北战,也算是战功赫赫之辈,一个君爵也算是实至名归。

但是罗平的这个子爵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在娶邓芊之前,罗平只是一个小小的羽林卫裨将军,连战场都没有上过,何德何能可以封赐爵位啊,不过一切都源于邓昇对邓芊的宠爱,大臣们就算是有所微词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一个子爵而已,邓国没有一百都有八十。

邓灏与邓昇想得不一样,邓昇是开拓之主,而邓灏却是一个守成之君,邓昇在位时候,为了激励士气,大肆封赏功臣,这些功臣都对邓国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邓昇也落得一个善待功臣的美名。

但是到了邓灏这里就不一样了,邓灏更多的是要考虑邓昇身后,甚至是自己后世子孙的问题。

邓国爵位虽然不是世袭罔替,但是如果不出什么大的问题的话,一个国公爵位,起码能够保证子孙后代十几代人的衣食无忧,就是头上的爵位会层层降级而已。

现在这些拥有爵位的文武,都是邓国的有功之臣,有能力、有抱负,能够为国效力,但是到了他们的子孙辈呢?如果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那岂不是成了国家的负担、尾大不掉的毒瘤?

因此,邓灏对于赐爵一事看得很紧的,可以想象,等到了邓灏继位之后,想要获得爵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不过这一次毕竟是举国沸腾的大事,天下一统啊,这是自秦始皇之后,三百年来都没有人做到过的事,现在在邓昇手中完成了,对于爵位这上面就不可能吝啬了。

邓灏说道:“父皇,关于这一次封赏,儿臣以为不能单看伐赵一战的功过,还需要追溯从前的功过,选出一部分功勋卓著之人,提爵一等,其余人等根据个人功绩,或提爵、或增加食邑、或提衔亦或者赐予财物以示殊荣,另外凌霄阁自父皇设立以来,至今也只有二十八人,儿臣以为也可趁此次大庆,选取一批功勋进入凌霄阁。”

邓国封赏功臣的方式有很多,不单单是封赐爵位这一项,可以增加食邑,只不过增加的食邑不可袭封而已,也就是说,一个国公的的食邑是五千户,有了功劳之后,可能不断地增加食邑,不超过亲王食邑即可,只不过这些增加是食邑,在离世之后就会收回,也就是说等后人袭封的时候,食邑又会回到五千户。

然后就是提衔,邓国有十八品官衔,每一品的俸禄和地位都大不相同,只不过官衔不可袭封。

最后就是封赏财物了,这也是最简单的封赏,直接赐予一些钱财就可以了。

邓昇满意的点了点头,很显然,关于这一次封赏,邓灏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的,于是又问道:“那具体的人选你可有议案?”

邓灏回道:“回父皇,儿臣以为,现今位列凌霄阁,且还在世之功臣,皆应提爵一等,其余功臣,则是根据其功勋进行封赏,不过如无当卫大将军邓忠,虽然只是一个侯爵,但是其逼降晋阳城,取得了灭赵第一功,另外邓忠多年前还有灭南国之大功,追溯前功,可越过君爵,直接提至县公。”

邓忠在这一次伐赵之战中的表现实在是太亮眼了,虽然有些捡漏、摘桃子的嫌疑,但是谁也不得不承认,逼降晋阳城的是邓忠,俘虏赵国皇帝、宗室、朝臣的人还是邓忠,就这一项,无论其他人在战场上杀敌多少,攻城拔寨多少都比不上的。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邓忠除了是侯爵之外,还是汝南郡王世子,以后要继承汝南郡王的爵位的,而他的儿子都会袭封国公,没有人可以继承邓忠自己的爵位,因此,在邓忠死后,这个爵位就会被朝廷收回了。

“如此甚好,你与三省六部协商,将自朕登基以来,所有在大邓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功勋之大臣的名单列出来,根据功绩封赏,另外,公爵以上的,将名单呈予朕,由朕拟定封号。”邓昇说道。

“喏!”邓灏高兴道,封赏名单由他与三省六部协商拟定,这就是给了自己一个收拢人心的机会。

“皇祖父,孙臣有话说!”这时,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邓桓开口说道:“孙臣以为单单是封赏并不足以提现功勋之功绩以及朝廷对有功之臣的看重。”

“哦?那不知桓儿你有何建议?”邓昇笑着看向邓桓,自从邓桓被立为皇太孙,准许到三省六部行走之后,邓昇每一次在紫宸殿议事,都会将邓桓带上的,只不过每一次邓桓都只是在做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很少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的。

邓桓说道:“皇祖父,正所谓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文武从政参军除了希望定国安邦、实现一身抱负之外,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封妻荫子、名垂青史,而爵位、食邑也只是给了功臣们地位与财富罢了,像凌霄阁二十八功臣中,礼王蔡封、定王黄标、信王李天虎、永王苏弘、阳王程昱,虽以亡故多年,但是因其名列凌霄阁之缘故,其事迹,时至今日都还为人津津乐道。”

“那桓儿你以为该如何做方能让天下百姓记住这些功臣的事迹呢?”邓昇问道。

对于邓桓的说法,邓昇觉得很是在理,别的不说,就说黄标、蔡封、李天虎几人,为什么在死后几十年仍有人怀念呢?要知道邓国立国三百载,其中出现过的丞相、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不知凡几,能力比蔡封、黄标、李天虎等人强的也不在少数,而就是因为蔡封、黄标、李天虎几人进入了凌霄阁,受百姓尊崇,方让几人的事迹得以流传于世,而其他的,与三人身份地位等同也只是能够在史册中找到只言片语罢了。

邓桓想了想,说道:“孙臣曾听齐王叔说过,关中前汉开国之时,有萧何、曹参两位名相,然数百年过去了,关中前汉遗民还能记得萧何,却鲜有人知道曹参,孙臣以为,萧何之所以能够被前汉遗民谨记,皆因其曾被汉王刘邦称为开汉三杰,故而,孙臣以为,对一些功勋极大、资历深厚、才德兼备之功臣,可以效仿开汉三杰。”

邓昇闻言,对此很是赞同,在后世,基本每一个皇朝都会有一批这样的功臣,比如汉初三杰、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二十八星宿、三国的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和四英将,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明朝的淮西二十四将,就连共和国都有十大元帅,这些人就算是过去了无数年,也能够被人铭记的。

而这个时空,虽然没有汉初三杰,但是当年刘邦还是评出了开汉三杰,那就是萧何、陈平、张良,至于韩信,虽然对汉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但是因为后来独立建国,被汉人视为叛逆,排除在外。

“好,桓儿,此事便交于你,你为大邓挑选出一批功勋之臣,呈交于朕。”邓昇说道。

“孙臣领旨!”邓桓应道。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