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相传生活在黄帝时期,那段时期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
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负责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他日思夜想,真的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需要有一种方便记录事情的方法,从此以后,他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这就是仓颉造字的故事。除此之外,另有其他版本的记述。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代高诱注:“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恐见取豪(毫)作笔,害及其躯,故夜哭。”
黄帝时期,有一个史官叫仓颉,他观察鸟兽的足迹并从而受到启发,就创造了文字。传说他创制文字时,天上降下粟米,鬼在夜间哭泣。因为天担心人们学会文字后,都去从事商业而放弃农耕,造成饥荒。鬼怕人们学会文字后,会作疏文弹劾它们,因此才在夜间哭泣。还有一种说法,兔子在夜间哭泣。因为兔子害怕人们学会文字后,取它们身上的毫毛做笔,从而危及它们的性命,因此才在夜间哭泣。
关于仓颉造字这件事,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主流看法。其一认为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仓颉应该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其二,认为仓颉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称呼或者身份,经过数代研究、积累,才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汉字系统。
经过5000年的演化,现在的汉字系统已经非常完善、繁复,并且许多文字的结构已经完全改变,仅凭经验是很难辨识刚才那些仓颉字是什么意思的。
“老张,这宝贝怎么样?”王斌反问了我一个问题。
先不论那面古镜究竟是何来历,只是一想到其后面铭篆的可能是古老的仓颉字,就足以让我激动。“让我再看一眼。”
“我知道你喜欢。相信我,只要你跟在我的身边,以后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类似的神器。”
果然如我所料,这古镜确实是王斌从古墓中找到的,而且听他的意思,他应该还找到了其他东西。
“王斌,你还找到什么了?”我急问道。
王斌眼中一亮,回道:“今天我就让你开开眼,看看这些只应该存在于神话里的宝
(本章未完,请翻页)
贝。”他取出手机,给我展示了几张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用文字标注了所照器物的名字。
我看到的几样东西,无一不是大有来历的东西,我整个人脑子一片空白,实在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支金光闪闪的宝鼎,在他曲线优美的腹身上有密密麻麻的金文,因为照片有些模糊,那些文字太过细密,我完全无法辨认所写的文字和内容,不过照片下方分明标注着“归藏”二字。
对于喜爱古文化的我而言,归藏二字只能代表一件宝物,一件足以震动全世界的宝物。
华夏上古有三本旷世奇书,分别是《山海经》与《易经》、《黄帝内经》,其中《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就是这本周易已经让后世学者研究不透,直感叹数千年前的古人智慧。
相传《归藏易》是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每一象都是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来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
据说《归藏》在汉朝已佚,因为《汉书·艺文志》中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亦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明朝杨慎以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正经》,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一部书,被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重启研究《归藏》的热潮。有人认为“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