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到了华清大学,几乎每个礼拜三封书信的频率,发往孟宪玲所在的新农场连队。关于他们共同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人生梦想,以及对共同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每封信里,那些隽永的文字都洋溢着他心中大爱小家的雄心壮志和身在京北学习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然而,第一个学年下来,他居然一直都没有收到对方的任何回音。他也时常,在给孟庆云和苏彤的信中,提到对孟宪玲近况的询问和关心。
不过,他们俩只是对他报喜不报忧,避重就轻地写一些与孟宪玲相关的无关痛痒的小事,能一笔带过的简要内容,绝不赘述,以免让远在京北读书的李建明忧心忡忡。而且,也是与他们相隔三十多公里身在另一农场里的孟宪玲,反复地拜托过他们,千万不要对李建明道出真相;她也和他们俩交代了,未来,自己应该会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时机,亲自告诉他。
可是,实际上,藏着一个天大秘密的孟宪玲,早已经做好与李建明两两相望、永不见面的心理准备了。
第二年的高考,孟庆云和苏彤没有报考龙江省省外的大学,而是,一同选择了牡丹江本地的一所师范学院。并且,这俩人分别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入学成绩金榜题名。
这对“才子佳人”,算是苦尽甘来、终于圆梦了,一起携手告别了那一片曾经洒下了他们六年大好青春时光的乡村,重新回到了城镇中美丽、安逸、浪漫的校园生活状态。
苏彤之所以会坚持选择非要留在牡丹江的市区内,主要是因为她和孟庆云好好商量之后,两个人共同的决定。
他们对这片黑土地,从一开始厌恶嫌弃的格格不入,到后来非常的热爱不舍……除了这些年结识的关系非常要好的年轻战友,最最主要的是,他们也考虑到了,牡丹江市区距离已经是身为单亲母亲、孩子还不到一周岁的孟宪玲,仍然需要人照顾。
至于,孟宪玲她那个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就连孟宪玲自己也不知道。
这话要从一年多前说起。
那次,孟宪玲照常跟着卫生所的两名男医生去镇上取医药用品和设备。可是,在回来的路上,车子在前后无人的荒郊野外抛锚了。她被那两个人先后轮流欺负了几次。随后,她实在不堪受辱,趁着夜色他们俩睡着的时候,她逃下了车。原本,她想着直接跳进附近路边的镜泊湖,清净了自己的身子,一死了事作罢。
不过,幸得,在湖边洗衣服的一位上了岁数的老农妇救起,她把身心重创的孟宪玲带回了家,并和这位一心想要短见的傻姑娘推心置腹地聊了一个晚上。更为巧合的是,这位大婶与她有着较为类似的经历,很容易把最关键的话语,说到孟宪玲的心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