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顶点小说 > 天圣令 > 第22章 宸妃之死

第22章 宸妃之死

天圣七年,参知政事鲁宗道去世。鲁宗道病重时,赵祯亲来问疾,又赐白金三千两。鲁宗道死后,太后亲自临奠,追赠兵部尚书,又赐谥号“肃简”二字,可谓生荣死哀。

鲁宗道是天圣朝有名的谏臣,他敢直言,太后又还能纳他之言。自鲁宗道去世之后,再无人能够阻止太后威势的日益扩张。朝中又兴起了“太后称帝”的风声,且越演越烈。那次太后虽然为鲁宗道所阻,不曾建立刘氏七庙,却下旨令天下避后父刘通之讳,同本朝太祖称帝之后,令天下避其父赵弘殷之名讳一样,刘通避讳,已经视同帝王了。

此时钱惟演虽然已经罢了枢密使,改判河南府。然而惟演托病久留京师,迁延不赴。

太后的母族薄弱,长兄刘美早已经去世,遗下二子刘从德与刘从广。太后对这两个娘家侄子宠爱异常,视出已出。而刘美长子刘从德亦不负太后所望,十四岁便自殿直迁至供备库副使。太后临朝,逐步栽培刘从德,先是以崇仪使真拜恩州刺史,改和州,又迁蔡州团练使,出知卫州,改恩州兵马都总管,知相州,提升极快。

怎奈刘从德毕竟年轻,太后又欲真正的栽培于他,不想他成了纨绔子弟,便一直派他在地方上历练,一时之间,还不能真正掌朝理事。刘从广更小,今年才八岁,更不抵用。

因此朝堂上,太后还是更为倚重刘美的妻舅钱惟演。钱惟演的诸子,也都是由太后指婚,长子钱暖娶了当今郭皇后的妹妹,次子钱晦娶的是太宗最宠爱的女儿献穆大长公主之女,三子钱暄尚小,他的长女当年嫁丁谓之子,次女则由太后赐婚嫁燕王元俨的儿子赵允迪。

这一重重的政治联姻,如同一张细密的网,将太后与钱惟演的关系联得密不可分。此番王曾被罢免,已经有人传说继任的会是钱惟演。钱惟演亦有此意,此番更扬言:“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于黄纸上押字尔。”古来任命宰相,当在黄麻上书写诏书,钱惟演在人臣中爵禄位皆已经算得极高,此次更是问鼎于宰相之位。

这于当今首相吕夷简来说,不能不是一重极大的压力。

天圣九年,秋风飘摇,离太后祭晋祠以及发布《天圣令》,也已经有两年了。这两年里,世事如同轮盘缓缓转动,一件件事演变过来,已经不容朝臣们再盲目乐观下去了。

吕夷简手抱一卷画轴,进了崇徽殿。

太后笑道:“夷简带来了什么?”

吕夷简行礼道:“臣为太后献上一副唐武则天的画像。”

“哦,”太后微眯了眼睛看着吕夷简:“唐武则天的画像?”

太后在衡量吕夷简的来意,吕夷简不象王曾,两个人都很机敏,但是机敏的方式不同。王曾有时候会屈就会设套以掌握权势,但是得势之后宁可失势,关键性的地方是半步不让,这一点颇令太后恼火,终于积蓄怒气到贬他出京。但是王曾反而不在乎,他现在仍在想办法谋求复相,为此也可能做一些让太后开心的事,但归根结底,他的让步反而是为了最终的不让步。他争取上位时费尽心机,却不会为了保位而屈志。

但是吕夷简则有一点深不可测,他是个四两拨千斤的高手,他对太后的旨意,顶多是劝,没有硬顶过,看上去有些平庸,却是做事老到稳妥之至,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他不太肯出言,但若是开口,必然十拿九稳,道理充足,又不至于顶着了太后。

天圣七年王曾罢相,相位空缺了好一阵子,太后曾属意于钱惟演为相,但是吕夷简身为副相,多年来处理国政,实是接手王曾的最好人选。后来鲁宗道进谏,太后才勉强立了吕夷简为相。但吕夷简虽然升为首相,太后却又加恩封其为昭文馆大学士,令其去监修国史,首相之位,名存实亡,此时又遇钱惟演之威胁,地位实在是摇摇欲坠。

太后看着吕夷简,很想猜测一下他的来意,吕夷简也进献一副武则天像的用意是什么,就算是要讨好太后,前面已经有一个程琳献过了,拾人牙惠的事,不应该是一个当宰相的人会做出来的。

还是——他这副画像,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太后闭了一下眼睛,发现自己居然到现在还没有猜到吕夷简的用意来,心中大为好奇,她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这些年以来基本上臣子们还没走到她面前,她就能够猜到他们想要对她说什么,有什么意图了。

这个素日不显山不露水的吕夷简,真会是一个有份量的宰相吗?太后睁开了眼睛,微笑着轻挥了一下手,示意把图轴打开。却见图轴缓缓展开,先是露出一个身穿黄袍的中年女子,迎风独立神情肃杀,明显是画的唐武则天,旁边似有几句诗句。不及细看,但见图卷继续往下展开,却出现画着一个青年男子侧身回望。

太后凝神望去,却见图轴已经全部展开,只见图像正中站着武则天,却是立于一高台上,那高台周围倒着散乱的蔓藤,台下一个青年男子孤独背向而行,却又似有不舍,侧身回望。太后细看那诗句:“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

“太子贤的《黄台瓜赋》?”太后缓缓地吐出这一句话:“吕相想暗示什么?”太后的眼光,寒如利刃,吕夷简虽然低着头,却也能够感觉到这眼光中的锋芒杀气来。

吕夷简轻叹一声跪下,只说了一个字:“忍。”

“忍什么?”太后冷冷地问。

“忍心!”吕夷简抬起头来,道:“非一般人之功业,须有非一般人之心性,可以灭五伦绝亲情面不改色,这就是忍心。武后有四子,杀二子流一子囚一子,又有二女,杀一女杀一婿。其余孙辈,杀戳更是不在话下,至此,天下便无不可杀之人。此是第一重忍心之事。”

“灭五伦绝亲情,也只算得第一重吗?”太后端坐着,表情淡然,手中的长指甲,却已经深深掐入龙椅的扶手之中。

吕夷简磕了一个头道:“唐高宗时,大唐疆域万里,平高丽定西域,万邦来朝齐拜天可汗,于当时实无一国可配敌,无一处不归心。武后称帝,却有吐蕃默啜可汗入侵,扬州徐敬业起兵,外忧内患,险些影响国基。能以天下大乱为无视,此第二重忍心也;能以两国交兵而无悔,此第三重忍心也!”

过了良久,整个崇徽殿中一片寂静,静得如同落一片叶子下来,都会有铿然之声。

好一会儿,太后才淡淡地道:“说完了?”

“是,臣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吕夷简的声音很平稳,并没有什么激昂之声,甚至声音也不高,刚才说那一大段话,也是略显低沉的语气。

“既然说完了,江德明——”太后的语气之平淡,跟吕夷简也不差上下:“送吕相!”

吕夷简伏地,默然行三拜九磕大礼,行礼毕,依然不发一言,默然退出。

吕夷简的身影消失在眼前后,太后极其缓慢地起身,像是骤然间老了十岁似的。旁边侍立的张怀德连忙上前扶住太后。

太后缓步走到《黄台瓜图》前,缓缓地伸出手触摸着画卷,喃喃地道:“忍心?三重的忍心?”忽然间,心头血气翻涌,整个人晃了几晃,但听得耳边有宫人尖叫之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赵祯听到消息,说是太后忽然晕眩,急忙赶了过来。他走进寝宫时,床头垂下帘子,太医正在请脉。

赵祯静候太医诊脉毕,才问:“太后的脉象如何?”

太医忙施礼道:“皇上放心,太后脉象倒还好,只是一时血气翻涌,方才有一刻钟左右的晕眩,只要静心安神,吃一点镇静平复的药就好了。”

赵祯忙道:“那就好,你好好为太后诊病,若是太后大安了,朕重重赏你。”

这边太医退下来了,赵祯亲自看着火熬好了药,又亲手端上来给太后。太后轻叹一声:“皇帝,我原没事儿,天这么热,你功课要紧,又赶过来做什么呢?”

赵祯忙道:“儿臣一听说母后身子欠安,什么心思都没有了。让儿臣今日服侍母后用药,等母后安歇下来,儿臣才心安!”

太后凝视着他:“你心中有何不安?”

赵祯道:“儿臣是母后十月怀胎所生,母子连心,母后身子欠安,儿臣自然心中不安。”

太后凝神看着赵祯跪在床前,那少年独有的纯真与爽朗,他有这么年轻的心,夕阳斜照在他的身上,竟是可以透明而过的。他看着自己的眼神充满了孺慕之情,既有儿子对母亲似的依恋,也有对父亲似的崇拜。她伸出手去,轻轻地抚着他的发边,含笑道:“母子连心,嗯,我儿说得很对!”

夜深了,刘娥依然未睡,她叫人取下了那两幅不同武则天图,取而代之的,是真宗的画像。眼望画像,心潮起伏,往事历历犹在眼前一一闪现。

自十五岁时,桑家瓦子相识,此后四十年相伴相依,终身携手,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自己,是他把一个瓦子里卖唱的歌女,变成今天权倾天下的皇太后。他把他的儿子、他的江山全然毫无保留地交到了她的手中,想起他在临终前,眼中仍充满对她的信任,说:“军国大事皆由皇后处分。”

她想起了那道著名的《黄台瓜赋》,则天大圣皇帝有四个儿子,为着权力杀了两个儿子,仍然还有两个儿子。而她,却只当今有皇帝这一个儿子,虽然他并非她亲生,但是自从他一出生以来,她就抱在手中,亲手喂养,亲自教育。他人世间第一声称呼,就是叫着她:“娘——”他一直以为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是那样的信任她崇拜她依恋她,愿意为了她一个赞许的眼神,而努力去学习,去做好她所交待的每一件事。

她想:我真的要伤害他吗?我就算做了皇帝,固然是好,可是我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能有几年可活?我若死了,皇位还不是要仍然回归到他的手中。我什么也改变不了,就为了我要披一下龙袍,我要杀多少反对的谏臣啊!

犹记得已经去世的鲁宗道的那一声大喊:“武后是唐室的大罪人!”似仍回响在耳边,那“无高宗便无武后……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夫君之子”当时盛怒之下,根本不曾听进去,可是深夜回想,竟是字字惊心。

武则天当年为登龙位,将满朝文武血洗一番,这才可以改朝换代。如今又比不得唐朝时,大唐疆域万里,于当时实无一国可配敌,无一处不归心。而本朝开创艰难,疆域只得唐朝的一半,且北有契丹虎视眈眈,西边夏州又擅于趁势作乱。若是朝中不稳,则契丹夏州必会趁火打劫,则边境战乱又起。

且若是边境动乱,则江南蜀中等地,乱象刚刚收复,将又会不稳。想幼年逃难蜀道,亲眼目睹种种惨状,又会有可能再度发生吗?而天下征战上百年,好不容易这十几年才安定下来,难道说腥风血雨再度掀起,天下又将大乱吗?乱象一起,实不知这域中,再能是何人之天下了!

如今若论内外国境,实不能与武则天时相比,时局不利,妄动无益,还要断送已经取得的基业。善为政者,当审时度时,进退当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千秋功罪,此时只悬于她的一念之间。

夜色深沉,崇徽殿内,太后竟一夜不寐。

第二天,在崇政殿内,钱惟演和程琳侍立两边,看着太后亲手将武后临朝图扔进火盆之中。武则天的画像,在火焰中袅袅飘动、卷曲,直至化为飞烟。

太后起身入内,只留下了一句话:“我不能有负先帝,有负大宋朝的列祖列宗,有负天下的黎民百姓。”

天圣九年年底,太后下诏,明年起改元为明道。

宰相吕夷简加封中书侍郎,并赐金帛。

吕夷简接旨谢恩后,轻抚圣旨,喃喃地念着:“明道?”明道二字,虽然也有日月之道的意思,喻示着日月同辉,但终究比之天圣二字的直接,是更淳和一些。那么,太后真是要明大道,做慈母了吗?

吕夷简眼望长空,他的心,更疑惑了。

明道元年,仍是春寒料峭时,钱惟演走进了上阳东宫,那是真宗的顺容李氏所居的地方。李氏本从守先帝的永定陵中,自那次八王探陵的事件之后,太后下旨,让她移回宫中居住。

此时李顺容已经病得很重了,自去年秋天起,就一直缠绵病床。太后和太妃都过来探望过,御医也一直侍候着,只是她的身子,却依然渐渐枯萎了下去。经过这一个冬天,病势渐渐沉重,御医说,她已经没多久时间了。

太后把钱惟演请了来,她的语气中有些迷惑:“惟演,李宸妃想要见你!”见钱惟演微微一怔,又加了一句道:“就是李顺容,我前日已经封她为宸妃!”

钱惟演很吃惊:“我只是一个外臣而已!”

太后看着钱惟演:“宸妃自幼在你家长大,原是钱家的旧婢,她如今想要见你,必是有些话要对你说吧!”

钱惟演沉默不语,李宸妃祖上历代皆是钱家旧部,她八岁入钱府为婢,十五岁入皇宫,二十四岁生下当今皇帝,此后自崇阳县君、才人、婉仪、顺容等一步步升上来,如今因她病重,太后怜惜,升为宸妃,更是列于诸妃之上,仅次于太后了。

太后对李宸妃一直怀有戒心,不仅仅是因为她是赵祯的生母。当年入宫最早提起话头引起太后产生借腹生子念头的刘美夫人是钱惟演的妹妹,为太后挑选宜男宫女的张太医原是钱惟演的家医,最后怀孕生下儿子的李宸妃,却又是钱府送进宫的旧婢。这一层瓜葛联系得太深,是钱惟演至今不得为相的原因,亦是太后防着李宸妃的原因。

李宸妃入宫三十年,从未再与钱府有任何联系,至此垂危之际,却又提起要见故主,太后沉默片刻,还是同意了。

钱惟演走进殿中,但见李宸妃静静地躺在那儿看着他进来。

钱惟演行了一礼:“钱惟演见过宸妃娘娘。”见李氏的神情有些诧异,忙道:“太后已经下旨,封娘娘为宸妃。”

李宸妃轻咳了几声,苍白如纸的脸上泛上一层病态的红晕,淡淡道:“多谢太后的恩典!”

钱惟演恭谨地道:“不知道宸妃娘娘召臣,有何事吩咐!”

李宸妃目不转睛地看着钱惟演,钱惟演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文武双全保养得宜,举止间依稀仍可见当年风貌。李宸妃静静地看着,忽然垂下泪来,哽咽着道:“请钱大人坐!”

钱惟演谢过坐下,看着李宸妃忽然有些不安,勉强笑道:“宸妃娘娘的气色甚好!”

李宸妃拾起枕旁的丝帕拭泪,凄然一笑道:“我知道自己是不成了。我这一生——”她深吸一口气,平息一下情绪,才轻轻地道:“我这一生也就这么过了,如今快要死了,容我放肆这么一回!”她看着钱惟演,淡淡一笑:“公子,一别三十年,你怕是早就忘记我的名字了吧!”

这一声“公子”惊得钱惟演陡然站起,看着眼前憔悴支离的女子,心中一酸,似乎这三十年的时光忽然倒转,依稀可见三十年前的梧桐树下,那个温柔似水的小丫环也是这般凝望着他,叫着他“公子——”

钱惟演一句“你是——”到了嘴边,却始终无法将眼前人的名字叫出口来,脑子急速地运转,却始终想不起眼前人的名字来。

李宸妃轻轻一声叹息,吟道:“‘莲花落尽余蕊,梨花落地成茵。’我进府的第一天,公子和小娘子正在赏花制香,就拿这两句,给我们起了名字!”

李惟演“啊”了一声,一个名字冲口而出:“莲蕊,你是莲蕊!”

李宸妃淡淡一笑:“嗯,我叫莲蕊,她叫梨茵,我们是同一天进府的。”她看了看身边的老宫娥,那宫娥向着钱惟演微微一礼,轻唤:“公子!”

钱惟演看着二人,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憾,他跌坐回座,竟是不能再发一言。

梨茵看着李宸妃一眼,带着侍从的两名宫女,轻轻地退下。

李宸妃轻轻地咳嗽道,钱惟演回过神来,他走到床边凝视着对方,竟是不能相信,这中间已经隔了三十年了。

李宸妃微微一笑:“三十年了。公子,三十年前你不开心,三十年后你还是这样不开心吗,为什么?”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