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走的时候许正道还能强撑着,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可等姜燕离开后,那从内心深处泛起的痛苦和忧伤就将他撕裂。他努力不去想姜燕,可往事却如同山泉水一般,从脑海里咕嘟咕嘟的冒出。
你就是许正道啊,我知道你,他们都说你导演系的大才子呢!
正道,你也在这里啊,那我们一起吧。
平安夜,你有什么活动没有,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
正道,我把什么都给你了,你必须对我好,必须对我好一辈子……
当一幕幕往事像电影一般在脑海中放完,许正道从回忆出来。他发现自己脸上凉凉的,伸手擦了擦,神情木然地起身离开。外面下着大雨,阴沉沉天空,就如同他此时灰暗的心情。
许正道站在教学楼门口,望着如同珠子一般落下的雨滴发呆。席慕蓉说,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那此时下的这些雨是什么,是我的心在哭泣么?他突然想起一首老歌,我的心是六月的情,沥沥下着心雨。
还真他么应景啊!
许正道在教学楼门口发了一会儿呆,木然走进雨中,任凭雨水冲刷着自己的脸颊和头发,任凭雨水打湿身上的衣服。雨水顺着头发、脸颊流进衣服里,让他感觉到透骨的寒意,让他微微打着寒颤。他倒有些喜欢这种感觉,至少在感觉冷的时候,心就没有那么疼了。
回到寝室,许正道用干毛巾擦了擦头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头发湿哒哒的,外套上全是水,眼睛里透着浓重的悲伤,就像一只丧家犬。
许正道作了一次深呼吸,开始念《马丁-伊登》里的一段独白,这些年他一直用这段话鼓励自己:“行,没关系。你打垮了奶酪脸,你也会打垮那些编辑老爷的,即使花上两个十一年。你不能就此停步。你必须前进。你知道这是向终点冲刺!”
许正道拿了身干净衣服出来,把被雨打湿的衣服和裤子换了。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进入了系统,将布莱克-斯奈德唤了出来。
布莱克-斯奈德开始上课:“当我开始着手做新的电影创意时,没有什么比让我们把剧本打出来的呐喊更激动人心的。也就是说,现在应该把那些重要场面、创意及人物都“放到台面上”,看看什么东西会怎么样、那个人物会干什么事、是否想到的每个场面都用得到,或者一切都要推倒重来。现在是你仔细衡量的时间,现在的三思而行会给你节省时间,让你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推敲,并建立剧本的基础和框架。现在应该来讨论剧本的结构了。
我在刚做编剧的时候阅读过大量的书籍,通读过几乎所有的编剧著作,但我总觉得在结构这一块讲的要害不够深入。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方法让我们把握剧本的结构。在经过多年的编剧实践之后,我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出了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只要你掌握了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在写剧本的时候,就很容易把握剧本结构。”
说到这里,布莱克-斯奈德右手在屏幕上一指,一张表就出现在屏幕上。
只见银幕上写着: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1、开场画面(1分钟)
影片中的开始画面为整部影片的基调、类型提供了铺垫,吸引观众眼球,开始画面与结束画面相呼应。
2、主题呈现(5分钟)
这部分通常是某个人会向主角提出问题或者作出陈述,而这个问题或陈述就是影片的主题。主角对谈话内容不以为然,但到后面他会发现这些内容极为重要。
3、铺垫(1—10分钟)
在电影前十分钟必须让主角出场,要介绍或是提示A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剧本的前十分钟要抓住观众眼球,要让观众对故事的后续发展感兴趣,如果抓不住观众,那这个故事就是失败的。
4、推动(12分钟)
发生突发事件,比如一封电报、确诊癌症、发现老婆和别人上床、接到紧急电话等等,总之发生了某件事让主角遭到打击或者世界观发生颠覆。这部分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一次“剧烈打击”。
5、争论(12—25分钟)
在经历突发事件后,不可能立马就进入第二幕,会有纠结、犹豫、挣扎、反复权衡的过程。争论环节,要么主角很犹豫,这时需要别人来劝主角;要么是为了一个目标不断努力,也就是主角劝别人。
6、第二幕衔接点(25分钟)
主角自己做决定,接受召唤,进入全新的主题世界,一定是主角自己做决定,主动迈出这一步,这也是第一个大转折点。如果是冒险电影,那主角会真正开始冒险旅程。
7、B故事(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