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在水塘里,但看不见。于是这事就像一个小浪花,没几天就被大家忘却了。
时间就像沃河的水,缓缓而决绝的向前走着,只要地球引力还在,它就一刻也不会停歇。
一转眼,楚朗重生回来已经一个月了。
只是一个月,但对楚朗家来说,这无异于一场梦,发财梦。
家里的积蓄已经近两千块,这无疑是一笔巨款。如果他们村也有富豪榜,那他们家妥妥的前两名,也就隔壁开货车的楚向东家能争一争了。
现在已经是八月,再有不到一个月就开学了。他们家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家里有了钱,楚志成两口子自然不可能再让老二老三辍学。
不过,他们村今年辍学的学生可多了不少,特别是初中,学费加上各种用品不多但也有十几块钱,学习不好的就趁早回家帮忙吧。
一大早,楚志诚就让儿子骑车,他坐在自行车后座,催着出了门。
今天他们暂停了生意,打算去镇上的高中,为的当然是楚朗上学的事。
这些天,楚朗其实还有些纠结。去专心赚钱的话,当然能让他更快的积累财富,可,初中毕业就辍学……,又有点说不过去。还有大学能接触到的一些资源,也不能不让他心动。
好在,父亲已经替他做了决定,他终于满脸不情愿的愉快接受了这个结果。
他们要找的是镇高中。
作为附近几个乡唯一的一所高中,镇高中的日子并不好过。学校缺钱,生源也少。
这年头,考高中的难度那是相当的高,连参加中考都需要考试资格,成绩达不到学校前一半,连考试都不能去。剩下那一半又有一多半啥都考不上,也就是说,最后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学生能继续升学。
就这,学习好的还有很多去了师专或者县城的第一高中,还有一部分考上了也辍学的,剩下的才是镇高中的名额。
各种原因的叠加,结果就是八十年代的农村很少有学生能上到高中,他们镇高中一个年级甚至只有不到一百人,那是附近六个乡的学生加到一块啊。加上教育经费少的可怜,校舍跟教室都旧的不成样了。
唯一还好的是师资。当然,这不是这边有多好,而是大家都一样,城里学校也好的有限,好老师都缺的厉害。这也是楚朗当初能考上大学的原因,不拼师资,那谁也不比谁多长个中脑。
可惜,这种情况也持续不了多久了。作为全县乃至全市最古老的高中,他们镇高中原本师资底子还不错,只看高考的大学录取比例,这会在全市高中里都相当有竞争力。不过,他们县一高去年多了个重点高中的帽子,资源倾斜的厉害。等楚朗他们毕业,镇高中的师资队伍跟生源质量就越来越跟不上,没几年就迅速没落了。
从他们村到钱木镇,总共也不到十里路,烧开一锅水的功夫就到了。
钱木镇的镇高中名叫文启高中,是楚朗的母校,也是全县最早的中学。
文启高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二几年,当然,那时候不叫高中,而是叫文启中学校,现在还能看到大门顶上的几个石刻大字。
学校的大木门关着,楚志诚以前没来过,看着大门有点发懵。
楚朗停好车子,到大门口使劲拍了拍门,喊道:“有人吗?”
他知道学校是有人的,教师们的家都在这,放假也不会离开。而且大门这是有个老头守着的。
旁边的楚志诚有些局促的站着,面对这学校,他突然感觉有点不安。
“来了!”